
(1).铜印黑绶。《汉书·西域传下》:“责大禄、大吏、大监以 雌栗靡 见杀状,夺金印紫綬,更与铜墨云。”《北史·魏纪五》:“刺史二千石铜墨已上,有讜言嘉谋,勿有所讳。” 宋 欧阳修 《送馀姚陈寺丞》诗:“铜墨佩腰间,中流望若仙。”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俱綰铜墨,各有遗爱。”
(2).《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县令、长,皆 秦 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又:“秩比六百石以上,皆铜印黑綬。”因亦以“铜墨”借指县令。《文选·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二》:“顷深汰珪符,妙简铜墨。” 吕延济 注:“铜墨,谓县令。” 唐玄宗 《戒县令敕》:“朕稽古前哲,寤寐全才,委之銓衡,慎择铜墨。” 清 冯桂芬 《赠资政大夫有庚吴公暨配邱太夫人合葬墓志铭》:“公之职十年铜墨,驥坂中息。”
“铜墨”一词属于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铜印黑绶
指汉代官员佩戴的铜制印章和黑色绶带,象征官职等级。《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秩级在“比六百石以上”的官员(如县令)使用铜印黑绶作为身份标识。例如,唐代玄宗曾用“慎择铜墨”表达对选拔县令的重视。
借指县令
因汉代县令的官印为铜制、绶带为黑色,“铜墨”逐渐成为县令的代称。如宋代欧阳修诗句“铜墨佩腰间,中流望若仙”,即以“铜墨”暗喻地方官员的职责与风范。
补充说明:
《铜墨》是一个含义丰富且多义的词语,其主要指代铜质的墨汁。也可以引申为指以铜为成分的墨汁或铜色的墨迹。
《铜墨》一词的拆分部首是金字旁“钅”,在汉字笔画中,分别由描、撇、捺、点组成,总共有17画。
《铜墨》一词最早来源于古代制作字画用的墨汁。
《铜墨》一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銅墨」。
在古代,铜墨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微小的变化,但基本上仍然保持着与现代汉字相近的形状和结构。
以下是几个使用《铜墨》一词的例句:
- 他用铜墨写下了自己创作的诗歌。
- 这幅山水画采用了铜墨点染的技法。
- 铜墨的颜色非常鲜艳,给字画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 铜器:指以铜作为制作材料的器物。
- 墨汁:指用于书写和绘画的墨水。
- 墨迹:指书写或绘画的痕迹。
- 铜色墨:与铜墨含义相近的词语,用于形容墨汁颜色呈现出的铜色。
- 铁墨:指以铁作为成分的墨汁。
- 白墨:指颜色较浅的墨汁。
- 深墨:指颜色较深的墨汁。
- 淡墨:指颜色较浅的墨汁。
- 无墨:指没有墨汁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