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六御的意思、六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六御的解释

亦作“ 六驭 ”。指天子的车驾。语出《易·乾》:“时乘六龙以御天。” 唐 杜审言 《扈从出长安应制》诗:“分野都畿列,时乘六御均。”《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二·齐南郊乐歌》:“四金耸衞,六驭齐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六御

六御,又称“六天帝”或“六合天尊”,是道教神系中辅佐“三清”的六位高阶神祇,象征宇宙六方的统御之力。其概念源于古代天帝崇拜与道教宇宙观的融合,常见于道教典籍与民间信仰。

一、核心释义

  1. 词源与定义

    “六御”中“六”指东、南、西、北、上(天)、下(地)六个方位;“御”意为统御、主宰。合指分管六极宇宙的六位天帝,共同维护天地秩序。此释义基于道教神学体系,见《汉语大词典》“六御”词条。

  2. 神祇构成

    六御具体指:

    • 玉皇大帝:总执天道,统御万神(《道法会元》卷三);
    •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主掌兵戈、天地人三才(《上清灵宝大法》卷四);
    • 紫微北极大帝:司星辰运转、气候更迭(《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
    • 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救度幽冥,普济众生(《太乙救苦护身妙经》);
    • 南极长生大帝:执掌寿夭、福禄(《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注》);
    •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主宰大地山川,育化万物(《道藏·洞神部》)。

二、文化内涵

六御体系反映了道教“天人相应”的宇宙观,将自然方位神格化,形成秩序化的神权结构。其信仰在宋代趋于完善,成为国家祭祀与民间斋醮的重要对象(《宋史·礼志》),并影响东亚宗教艺术,如永乐宫壁画中的六御群像。


参考来源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

《道法会元》(《正统道藏》正一部)

《上清灵宝大法》(《道藏》洞玄部)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道藏》洞真部)

《太乙救苦护身妙经》(《道藏》洞玄部)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注》(《道藏》洞真部)

《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宋史·礼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山西永乐宫壁画研究(文物出版社,2011)

网络扩展解释

“六御”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历史与宗教背景理解:

一、古代帝王车驾的象征

  1. 基本含义
    指天子的车驾,源自《周易·乾卦》“时乘六龙以御天”,象征帝王权威。唐代杜审言诗中“时乘六御均”即用此典。

  2. 延伸用法
    可比喻君主亲自出征或领导重大事务,如《乐府诗集》提及“六驭齐轮”,强调仪仗威严。


二、道教神话中的六位尊神

道教体系中的“六御”是统御宇宙六合(上下及四方)的六位天帝,常见组合包括:

  1. 玉皇大帝:众神之首,总管三界十方。
  2. 勾陈天皇大帝:执掌兵革与三才(天、地、人)。
  3. 中天紫微大帝:统御星辰与天界秩序。
  4. 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救度众生,超度亡魂。
  5. 南极长生大帝:主掌寿元与生命延续。
  6. 后土皇地祇:大地之母,掌管土地与生育。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职能或神话故事,可参考道教典籍或权威宗教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暗行八阵图参漏缠缚怅惆痴龙垂紫弹丝品竹德配天地敌人第一官队官風霜桴栰该徒鬼録挥霍无度辉石昏昼洚水节嫠急节精进不休军贼匡庐雷叹料知令弟离志懋官没道路门军门垣片鸿乾巴巴巧儿齐车奇闻歧意企者不立诎约让权杀青神脑舍贫屎壳郎矢盟肃对速记潭沱廷臣同食铜鸭驮负苇笮无为法下半旗宵旰忧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