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日和夜。 唐 杜甫 《九日寄岑参》诗:“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 元 邓学可 《端正好·乐道》套曲:“舞西风两叶宽袍袖,看日月搬昏昼。” 清 陈维崧 《水龙吟·寿黄珍百七十仍用原韵》词:“君説崖欹峡斗,乱猿啼絶无昏昼。”
“昏昼”是一个汉语词汇,其解释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昏昼”指日和夜,即昼夜交替的时段,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时间流转或日夜不分的状态。
二、字义分解
三、诗词用例
四、综合说明
该词多用于古典诗文,通过昼夜并提强化时间感或混沌状态。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但可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不分昏昼”形容日夜操劳。
《昏昼》是一个形容词,用来描述白天特别阴暗、昏沉的情况。下面将对该词进行拆分、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进行解释。
《昏昼》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日字辶部,右边是十字十部。汉字书写中,昏有6笔,昼有9笔。
《昏昼》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人观察到在不同的天气或时段,白天的亮度有时会很暗,似乎有一层昏沉的氛围,所以将这种状态描述为昏昼。
在繁体中,昏昼用「昏晝」来表示。
古时候,「昏昼」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现代汉字书写普遍采用标准的规范,所以我们现在使用的写法是统一的。
1. 刮风下雨,一大早的天就变得昏昼起来。
2. 在那片荒野上,昏昼笼罩了整个地区。
1. 昏昏沉沉:形容人精神萎靡,没有精气神。
2. 昏暗:形容光线不足或环境暗淡。
3. 黯淡:形容色彩不鲜明,灰暗无光。
1. 昏暗
2. 黯淡
3. 阴郁
明亮
照亮
阳光明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