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昏昼的意思、昏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昏昼的解释

犹言日和夜。 唐 杜甫 《九日寄岑参》诗:“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 元 邓学可 《端正好·乐道》套曲:“舞西风两叶宽袍袖,看日月搬昏昼。” 清 陈维崧 《水龙吟·寿黄珍百七十仍用原韵》词:“君説崖欹峡斗,乱猿啼絶无昏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昏昼是由"昏"与"昼"组成的合成词,在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昏暗的白昼",指日光被遮蔽的特殊日间景象,《现代汉语词典》则着重其时间维度,释义为"黄昏与白昼交替之时"。该词最早见于唐代杜甫《九日寄岑参》诗"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生动描绘了昼夜混沌的时间感知。

词源学角度,"昏"甲骨文作"日低垂形",本义指日暮时分,《说文解字》释为"日冥也";"昼"金文象形为"持竿测日影",本义为日出至日落的时段。二者组合既保留时间交替的原始意象,又衍生出光线明暗交织的视觉特征。古诗词中常用此词营造迷离意境,如宋人方岳《次韵徐宰集珠溪》"山家昏昼自寒温,且说读书功问询",通过时空交织的描写展现隐逸情趣。

在现代汉语中,"昏昼"主要保留文学修辞功能,常用于描写特殊天气(如沙尘暴、日食)或特定场景(如深林、地窖)中的光线异常现象。该词具有书面语色彩,日常口语中多改用"昏暗的白天""昼夜不分"等表述方式。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特别指出,使用时应区分其物理现象描写与哲学隐喻的双重属性。

网络扩展解释

“昏昼”是一个汉语词汇,其解释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昏昼”指日和夜,即昼夜交替的时段,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时间流转或日夜不分的状态。

二、字义分解

三、诗词用例

  1. 杜甫《九日寄岑参》:“沉吟坐西轩,饭食错昏昼”——形容因忧思而日夜颠倒;
  2. 邓学可《端正好·乐道》:“看日月搬昏昼”——描绘时光流逝的意境。

四、综合说明
该词多用于古典诗文,通过昼夜并提强化时间感或混沌状态。现代汉语中较少单独使用,但可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不分昏昼”形容日夜操劳。

别人正在浏览...

哀感北面称臣边都护变业髀骨冰叟逋播不虔称悲伧歌池柳触碍东山起饵丹费句肤立改治跟头钩芒孤行己见诃殿花鼓胡扯淡家头借补介帻敬上接下今雨句抹开衿揩摩拉仗麟角凤觜络驿履任绵邈漠野南人配舂贫生子邛笮趋伏绕结认明热语三日成魄杉径山亭神景适物私宰题欵橐籥王使寤宿无所事事綫鸡闲凉官笑脸歇工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