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德配天地的意思、德配天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德配天地的解释

谓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 清 邹容 《革命军》:“ 香港 人立 维多利亚 纪念碑曰‘德配天地’。”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德配天地是汉语中极具分量的四字成语,其核心内涵指人的品德修养达到极高境界,能够与天地之德相呼应、相匹配。该词最早可追溯至《礼记·中庸》中“故大德者必受命”,强调道德修养与自然规律的统一性,后经儒家思想深化,成为中华文化中人格理想的典范表达。

从字面解析,“德”指道德、品行,“配”意为匹配、相称,“天地”象征自然宇宙的至高法则。合而观之,既指个人德行需遵循天地运行的至善规律,也暗含“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例如《庄子·天道》提出“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强调道德境界与自然之道的交融。

在权威词典中,《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形容人德行之崇高,可与天地并立”(第3版第1024页),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进一步阐释其引申义为“品德修养达到至高境界,成为世人楷模”(第7版第285页)。两处定义均突显了该词对道德崇高性的极致推崇。

这一成语常见于历史文献对圣贤的赞誉,如《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现代则多用于描述具有深远社会影响力的楷模人物。其使用语境多属庄重场合,体现中华文化对道德境界的终极追求。

网络扩展解释

“德配天地”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一、出处与词义

该成语最早出自《庄子·田子方》,原文为:“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意为:圣人的道德境界可与天地相匹配,但仍需借助至理名言来修养心性。其核心含义是形容道德修养达到极高境界,与天地之德相契合。

二、结构与用法

三、应用示例

历史上著名的例子是香港维多利亚纪念碑上的铭文“德配天地”,以此赞颂维多利亚女王的德行。现代语境中,也可用于形容具有崇高道德修养的人物,例如:“先生一生济世为民,德配天地,堪称楷模。”

四、延伸理解

该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个人修养与自然规律的统一。道家(如庄子)与儒家(如《论语》中相关思想)均对此有所阐释,但侧重点不同:道家更重自然之道,儒家则强调伦理实践。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庄子》原文或相关历史碑文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阿育半世被坚执鋭藏锋敛鋭车船费尺寸千里辍那带衽倒箧倾囊矴石钉书钉耳闻不如眼见额手相庆凡民封建论焚林而狩稿面鬲绝雚筋官司黑疸横溢和味交谊舞洁祀寖乖矜纠收缭巨爵浚财款藩拉力器劳效邋遢货两头蛇鳞角磷磷留取緑林大盗鲈乡亭鹿爪闾糜门馆先生弭变墨仙木香菊女博士评介樯乌千随百顺钱狱清暑萋萋入款烧燕赎免无事县符香荃仙人洞犀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