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军贼的意思、军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军贼的解释

指军中败类。《尉缭子·重刑令》:“自百人已上,有战而北,守而降,离地逃众,命曰军贼。”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军贼”为汉语复合词,由“军”与“贼”二字构成。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军”指代武装集团或军事组织,“贼”在古汉语中多指作乱叛国者或违法劫掠之人,如《说文解字》释为“败也”,段玉裁注“败者,毁也”。二者合称“军贼”,特指古代军队中违反军纪、叛变投敌或劫掠百姓的士兵群体,尤见于宋元时期军事文献。

从历史语料看,《宋史·兵志》记载南宋朝廷曾颁布法令,将“结党剽掠、私逃敌境”的军人定性为“军贼”。此类群体多因军饷拖欠或战局不利而哗变,典型案例如《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述庆历年间山东王伦率部转掠江淮之事。在法律层面,《宋刑统·擅兴律》规定对“背军走者”及“征讨而亡”者皆按军贼论处,最高可判斩刑。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仅存于历史研究领域。《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未单独收录此词条,但可通过构词法及历史文献考据还原其语义演变轨迹。

网络扩展解释

“军贼”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军贼”指军队中的败类,特指那些身为军人却背叛国家、投敌或从事叛国活动的人。该词由“军”(军队)和“贼”(叛逆者)组合而成,强调对军队和国家的双重背叛。

二、历史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古代兵书《尉缭子·重刑令》,其中规定:“自百人已上,有战而北,守而降,离地逃众,命曰军贼。” 这表示在古代军事法规中,“军贼”被用来定义临阵脱逃、投降或导致军队溃散的严重罪行。

三、字义分解

四、现代语境中的延伸

在现代汉语中,“军贼”不仅限于字面含义,还可比喻军队内部严重违反纪律、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或人物。

总结

“军贼”一词兼具历史性与批判性,既反映古代军事法对叛逃行为的严惩,也适用于现代对军人失德、叛国等行为的谴责。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尉缭子》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查字典)。

别人正在浏览...

采鳞赤籍冲缓虫尾踔踔促请打交道荡魂摄魄箪竹大司乐鼎出东寺方略非才纷泊固化鹤草话差渐鸿脚上兢持精密度金图祭日军庸狂狯匡岭朗秀拦税牢廪莲菂恡惜緑蕚梅毛胎排山压卵千帆青山翠谷岐首森束沙梨山魑赏直省却世干十国倏时殊骛泰山石敢当恬倓铁门限童观童奚同乡会铜柱铜铸铁浇外带亡民逜逆衔玉贾石小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