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诎约的意思、诎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诎约的解释

谓被黜退而窘困。《荀子·尧问》:“上无贤主,下遇暴 秦 ,礼义不行,教化不成,仁者詘约,天下冥冥。”一本作“ 絀约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由于专业汉语词典资源中未收录"诎约"一词的独立词条,结合古汉语语素分析与典籍用例,现作如下考释:


诎约(qū yuē)释义考辨

核心语义:形容屈曲收缩、受制压抑的状态,引申为境遇困顿或意志受挫。

语素解析:

  1. 诎(qū):
    • 《说文解字》:"诎,诘诎也。一曰屈襞。" 本义为言语屈曲难伸,后泛指弯曲、屈服。
    • 典籍用例:《荀子·劝学》"诎五指而顿之"(弯曲五指以叩击)。
  2. 约(yuē):
    • 《说文解字》:"约,缠束也。" 本义为绳索捆束,引申为约束、节制。
    • 典籍用例:《论语·子罕》"约我以礼"(以礼法约束我)。

复合词义:

"诎约"为同义复合词,强调因外力压迫导致的屈曲收缩状态。其用例多见于先秦两汉文献,如:

引申义:

  1. 物理形态:物体蜷曲收缩(如草木枯萎、肢体蜷缩)。
  2. 精神境遇:意志受压抑、处境困顿(如《荀子》例)。

学术参考文献

  1.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2. 《荀子集解》(清·王先谦)
  3. 《淮南子校释》(张双棣)
    • 卷十九《修务训》考释(北京大学出版社)

注:因"诎约"属古汉语罕用词,现代词典多未单列条目。上述释义基于先秦原典语境及字源学考据,建议结合具体文献用例理解语义流变。

网络扩展解释

“诎约”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诎约(qū yuē)
指人被黜退(罢免官职或贬斥)后陷入困顿窘迫的境地。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士人因政治失意而生活艰难的状态。

出处与语境

源自《荀子·尧问》中的记载:

“上无贤主,下遇暴秦,礼义不行,教化不成,仁者诎约,天下冥冥。”
此处通过“诎约”批判当时社会礼崩乐坏、贤者不得志的现象。

异体字与版本差异

部分《荀子》版本中,“诎约”写作“絀约”。“絀”通“黜”,意为贬退,与“诎”在表“屈抑”时意义相近,属于古代文献中的异体字现象。

现代使用情况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主要见于古籍研究或历史文献分析,属于生僻文言词汇。如需表达类似含义,可用“贬谪”“困顿”“失意”等现代词汇替代。

如需进一步探讨古文语境或相关文献,可参考《荀子》注疏类书籍。

别人正在浏览...

阿屯班固《两都》襃斜路碑牓冰结不可更新资源成诵春霖打官司大面积鲽离鹣背断金侣放射性奋发蹈厉富众缟纰画狱牢鹄鹤混阖简短疾惫旌善纪念日金鷄独立九雉涓选絶裾炕沿口册峦谷箩间门彩魔说目的拇骈奴颜媚骨辟廱起花头躯体诎要桡腘儒谨骚情赋骨沙劫生介神咒符寿对司公肆议铁绰铜琶剜刺挑茶汪茫委捐温牀闻风而逃五袴谣下吧香篝小岁贺吸里忽剌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