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六艺的意思、六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六艺的解释

(1) [the classical six arts (propriety,music,archery,riding,writing,arithematic)]∶儒家所谓的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才艺

(2) [various Confucian classics]∶古代称《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种经书。也泛指各种经书

(3) [six styles of calligraphy in ancient China]∶王莽时六种字体。即古文(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奇字、篆书、左书、缪篆、鸟虫书

详细解释

(1).古代教育学生的六种科目。《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三国 吴 韦曜 《博奕论》:“伎非六艺,用非经国,立身者不阶其术,徵选者不由其道。”

(2).亦作“ 六蓺 ”。指儒家的“六经”,即《礼》《乐》《书》《诗》《易》《春秋》《史记·滑稽列传》:“ 孔子 曰:‘六蓺於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六蓺备研,八索必该,斯则富矣。” 明 顾绛 《述古》诗:“六艺既该通,百家亦兼取。” 王闿运 《侯官陈君墓志铭》:“总角之年,研精六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六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其含义随历史演变分为两层:

一、周代贵族教育体系 指代六项基础技能,载于《周礼·地官·保氏》:

  1. 礼:涵盖吉、凶、军、宾、嘉五礼仪式
  2. 乐:音乐修养与雅乐演奏技艺
  3. 射:军事射箭技术,含白矢、参连等五射法
  4. 御:战车驾驶术,包括鸣和鸾、逐水曲等五御技
  5. 书:文字学与书法书写规范
  6. 数:算术与历法推算之术

二、汉代经学体系 经学家郑玄在《六艺论》中将之阐释为儒家经典:

  1. 《诗》:文学教化的诗歌总集
  2. 《书》:上古政治文献汇编
  3. 《礼》:礼仪制度与行为规范
  4. 《易》:哲学占卜的符号体系
  5. 《乐》:失传的音乐理论(或谓《乐经》)
  6. 《春秋》:历史编年与政治评判

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这种转变始于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政策。孔颖达在《礼记正义》中强调,周代六艺重实践技能,汉代六艺主经义阐释,二者共同构成中国古代文教体系的双重维度。

文献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

“六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教育概念,主要有两种含义:

一、周朝贵族教育的六种技能

指周朝官学体系(始于公元前1046年)要求学生掌握的礼、乐、射、御、书、数六项基本技能:


  1. 包含五类礼仪:吉礼(祭祀)、凶礼(丧葬)、军礼(军事)、宾礼(外交)、嘉礼(冠婚宴饮),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核心规范。

  2. 涵盖音乐、诗歌与舞蹈,乐器分“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六乐包括《云门》《咸池》等古乐舞,具有教化功能。

  3. 射箭技术,分白矢(穿透靶心)、参连(连射)、剡注(速射)、襄尺(避让礼仪)、井仪(四箭中靶)五种技法。

  4. 驾驭马车的实战技能,包含鸣和鸾(控铃协调)、逐水曲(过曲折地形)、过君表(礼仪避让)、舞交衢(交叉通行)、逐禽左(狩猎配合)五项。

  5. 文字书写与经典学习,包含识字、书法及《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经典,后期延伸至策论、八股文写作。

  6. 数学与实用计算,涵盖算术、天文历法、地理测量,应用于农业、建筑等领域。

二、儒家六部经典

汉代以后,“六艺”也指孔子编订的六部典籍,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其中《乐》在秦朝失传,故又称“五经”)。

历史意义

六艺体系体现了古代教育文武兼备、德才并重的特点,既培养道德修养(礼、乐),又注重实用技能(射、御)和文化知识(书、数),对后世科举制度及儒家教育影响深远。

(以上内容综合自多部典籍及权威研究,完整资料可查看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工北京人避宼鼻痔部大残夷柴望唱唤酲梦触千捣万窜屏毳囊调集地浆读别耳箭反意烦郁分题浮山感惧高行槅门虾蟆镜合法黑尾涸溜后祸婚姻监事牋天建造精明能干开火仓崆峒叟来喻烂肉练行尼龙虎窑卖笑追欢密简摩揣末富粘缠弄拨皮衣桥孔器乐寝处清风饭青珪乳泉牲玉食筯鼠遯暑门檀板陶婴无邻稀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