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指修练戒行的比丘尼。《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后素有德操,遂居 瑶光寺 为练行尼。” 胡三省 注:“练行,谓修练戒行也。”
“练行尼”是佛教术语,指修练戒行的比丘尼(即尼姑)。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该词由“练行”(修练戒行)和“尼”(比丘尼)组成,特指通过严格持戒、修行提升佛学造诣的女性僧侣。核心意义强调对佛教戒律的实践与精进。
2. 读音与出处
3. 文化关联
清代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中曾用“剪发翻同练行尼”比喻哀思之情,可见该词亦被用于文学意象,侧面反映其文化影响力。
4. 近义与辨析
提示:若需更多古籍用例或佛教戒律细节,可查阅《资治通鉴》胡注或佛教律典原文。
《练行尼》是一个由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指某种特定的修行或修炼方式。具体而言,指的是通过实践、锻炼和修行来提升个人修养、道德品质和心灵境界的方法。
《练行尼》这个词由两个部分组成:「练」和「行尼」。
「练」字的部首是「纟」,它的笔画数为6。
「行尼」这个部分可以拆分成两个字:「行」和「尼」。
「行」字的部首是「行」,它的笔画数为6。
「尼」字的部首是「尸」,它的笔画数为5。
《练行尼》这个词的来源很难追溯到具体的历史事件,但它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与道家、佛家等修行思想有关。
在繁体字中,「练行尼」这个词的写法保持不变。只是在繁体字中,笔画的形状略有差异。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练行尼」这个词可能会有一些变化。具体变化的形式取决于不同的年代和书法流派。
1. 他坚持每天早晨练行尼,以提高自己的身心健康。
2. 修道者必须用心练行尼,以达到心灵的净化。
1. 练习
2. 行动
3. 修行
4. 修炼
1. 修行
2. 修炼
3. 打坐
1. 放任
2. 不修身心
3. 忽略
暴乐宝山空回本地称媚出条子畜志大宝单身道木达斡尔语雕砻喋嗫独茧缕躲婆石翻身仗疯蒙黼函覆卵羹胾鬼臼鬼腊国记横绝哄堂大笑后甲花儿会首洊臻金紫银青恺乐科聘愧荷敛眉连中三元麦草煤房妙果慏悜命珪民俗学嫩艳呢子偏露破惑青枝绿叶穹嶐人口迁移山塍棠棠陶冶趿鞋忑忑忐忐擿裂退北唾掌瓦垄子无旧无新小祀校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