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he classical six arts (propriety,music,archery,riding,writing,arithematic)]∶儒家所謂的禮(禮儀)、樂(音樂)、射(射箭)、禦(駕車)、書(識字)、數(計算)等六種才藝
(2) [various Confucian classics]∶古代稱《詩》、《書》、《禮》、《樂》、《易》和《春秋》六種經書。也泛指各種經書
(3) [six styles of calligraphy in ancient China]∶王莽時六種字體。即古文(戰國時通行于六國的文字)、奇字、篆書、左書、缪篆、鳥蟲書
(1).古代教育學生的六種科目。《周禮·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藝:禮、樂、射、禦、書、數。”《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 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 三國 吳 韋曜 《博奕論》:“伎非六藝,用非經國,立身者不階其術,徵選者不由其道。”
(2).亦作“ 六蓺 ”。指儒家的“六經”,即《禮》、《樂》、《書》、《詩》、《易》、《春秋》。《史記·滑稽列傳》:“ 孔子 曰:‘六蓺於治一也。《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義。’” 晉 葛洪 《抱樸子·安貧》:“六蓺備研,八索必該,斯則富矣。” 明 顧绛 《述古》詩:“六藝既該通,百家亦兼取。” 王闿運 《侯官陳君墓志銘》:“總角之年,研精六蓺。”
“六藝”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教育概念,主要有兩種含義:
指周朝官學體系(始于公元前1046年)要求學生掌握的禮、樂、射、禦、書、數六項基本技能:
漢代以後,“六藝”也指孔子編訂的六部典籍,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其中《樂》在秦朝失傳,故又稱“五經”)。
六藝體系體現了古代教育文武兼備、德才并重的特點,既培養道德修養(禮、樂),又注重實用技能(射、禦)和文化知識(書、數),對後世科舉制度及儒家教育影響深遠。
(以上内容綜合自多部典籍及權威研究,完整資料可查看相關文獻)
六藝是指古代儒家學派所倡導的六種基本學科,分别是禮、樂、射、禦、書、數。
拆分六藝的部首和筆畫如下:
禮:示字辶部,筆畫為4
樂:王字王部,筆畫為9
射:身字身部,筆畫為10
禦:彳字彳部,筆畫為6
書:聿字聿部,筆畫為5
數:單字立部,筆畫為13
六藝最早出現于《論語·衛靈公》的述而篇中,孔子在回答衛靈公的提問時提到了"五鳥六藝",後來經過發展衍化,形成了儒家六藝的概念。
六藝的繁體字分别為:禮、樂、射、禦、書、數。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六藝的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
禮:在上方加上一個小圓弧,表示禮儀周全。
樂:在左右兩邊增加兩個小橫杠,表示音樂的聲音和諧。
射:在上方加上一個小方塊,表示射箭的箭矢。
禦:在左右兩邊加上兩個小點,表示禦駕駕馭。
書:在左上方加一個小橫杠,表示用筆書寫。
數:在上下兩邊加上兩個小點,表示計算數字。
以下是六藝在例句中的用法:
1. 禮:他很會講禮貌,待人接物非常得體。
2. 樂:他是一位擅長演奏樂器的音樂家。
3. 射:他射箭技術高超,每次都能命中目标。
4. 禦:他的馬術十分精湛,能夠禦駕馳騁。
5. 書:他是一位才華橫溢的書法家,作品備受贊賞。
6. 數:他擅長數學,經常能快速準确地解決問題。
組詞:
禮儀、禮貌、禮節、禮讓、禮儀莊重、禮尚往來
近義詞:
禮:儀式、規矩
樂:音樂、歡樂
射:射擊、箭術
禦:駕駛、控制
書:寫作、寫字、書法
數:計算、算術
反義詞:
禮:粗魯、無禮
樂:不樂、痛苦
射:被射、錯射
禦:失禦、不駕
書:不寫、文盲
數:不計、錯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