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烦郁的意思、烦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烦郁的解释

(1).浓密貌。《文选·左思<吴都赋>》“歊雾漨浡,云蒸昏昧” 唐 刘良 注:“漨浡,烦鬱之状。”

(2).愁闷抑郁。 宋 曾巩 《诸庙谢雨文》:“得雨应时,泽润焦枯,荡除烦鬱。” 曹禺 《雷雨》第二幕:“ 蘩漪 的脸更显得苍白,她在极力压制自己的烦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烦郁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烦”与“郁”二字组合而成,其含义可从字源、本义及引申义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源解析

  1. 烦(fán)

    • 本义:《说文解字》释为“热头痛也”,引申为纷扰、杂乱(如“心烦意乱”)。
    • 引申义:表示焦躁、厌腻(如《玉篇》:“烦,愤闷烦乱也”)。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

  2. 郁(yù)

    • 本义:《说文》注“木丛生者”,指草木茂盛积聚;后引申为情感积结(如《汉书》“郁滞不通”)。
    • 心理引申:形容情绪沉滞、压抑(如“郁郁寡欢”)。

      来源: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二、词义详解

烦郁融合二字核心含义,指:

  1. 心理层面:因思绪纷杂或压力导致的焦躁不安与情绪淤积状态。

    例:《红楼梦》第三十四回:“黛玉心内烦郁,似有千钧重担。”

    来源:曹雪芹《红楼梦》

  2. 生理关联:中医理论中,“烦郁”常与气机不畅相关,如《黄帝内经》所述“情志不舒,肝气郁结”。

    来源:《素问·举痛论》


三、文学与日常用法

  1. 古典文学:多描绘人物内心苦闷(如李商隐“烦郁侵肌骨,焉能葆太和”)。
  2. 现代语境:用于描述因琐事困扰或压力产生的持续性低落情绪。

权威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M].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
  2. 王力. 《古代汉语字典》[M]. 中华书局, 2000.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 商务印书馆, 2016.

(注:因搜索结果未提供可验证的在线链接,此处仅标注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烦郁”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án yù,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1.浓密貌

指事物密集、茂盛的状态。这一用法多见于古代文献,例如唐代刘良在《吴都赋》注释中提到“漨浡,烦鬱之状”,形容雾气浓密。宋代诗词中也用此义,如“暑怀烦郁”(赵师侠《柳梢青》),描述夏日闷热潮湿的环境。

2.愁闷抑郁

更常见的现代用法表示情绪上的苦闷、压抑。例如: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例句或古籍引用,可参考上述来源的原始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白冠厘缨操执常理刬刷齿索辞彩大别大岁吊车隄备端翔菲才敷治高着行政行为黄葵昏懦狐犬狡口静郭君金谷酒僦舍朘薄掘进峻科局诈愦闹拉茬狼噬连片子嘴笼笯鸬鷀论列是非噜嗦密缄淖溺尼菴晴光轻伪忍俊锐挫气索睿镜若下乳臭子山寿芟夷时点诗记史赞酸桶跳歌偎依无人下稷线道宪府晓领晓人下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