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高行的意思、高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高行的解释

(1).高尚的品行。《管子·法法》:“故虽有明智高行,倍法而治,是废规矩而正方圜也。”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寄胸怀于八荒,垂坦荡以永日,斯非贤人君子高行之美异者乎?” 清 吴伟业 《赠同年嘉定王进士内三》诗之一:“ 孺仲 清名交宦絶, 彦方 高行里閭传。”

(2). 战国 梁 (即 魏 )一******的尊号。 汉 刘向 《列女传·梁寡高行》:“ 高行 者, 梁 之******也。其为人荣於色而美於行。夫死早寡不嫁, 梁 贵人多争欲娶之者不能得。 梁王 闻之使相聘焉……﹝ 高行 ﹞乃援镜持刀以割其鼻,曰:‘今刑餘之人殆可释矣。’王大其义,高其行,乃復其身,尊其号曰‘高行’。”《晋书·隐逸传·夏统》:“闻《河女》之音,不觉涕泪交流,即谓 伯姬 、 高行 在目前也。聆《小海》之唱,谓 子胥 、 屈平 立吾左右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高行”在汉语词典中主要有两层核心含义,均指向品德或行为的卓越不凡:

  1. 高尚的品行、节操

    • 释义: 指人具有超出常人的、值得敬仰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操守。强调内在德性的崇高。
    • 来源: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第7版)、《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7版)。
    • 例证/用法:
      • 常用来形容贤人、隐士或有德之士。例如:“乡里称其高行。”
      • 可与“义”、“德”等字组合,如“高行大义”、“高行美德”。
      • 古籍中常见,如《后汉书·逸民传序》:“观其甘心畎亩之中,憔悴江海之上,岂必亲鱼鸟乐林草哉?亦云性分所至而已。故蒙耻之宾,屡黜不去其国;蹈海之节,千乘莫移其情。适使矫易去就,则不能相为矣。彼虽硁硁有类沽名者,然而蝉蜕嚣埃之中,自致寰区之外,异夫饰智巧以逐浮利者乎!荀卿有言曰:‘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此之谓也。… 若薛方、逢萌聘而不肯至,严光、周党、王霸至而不能屈。群方咸遂,志士怀仁,斯固所谓‘举逸民天下归心’者乎!肃宗亦礼郑均而征高凤,以成其节。… 江海冥灭,山林长往。远性风疏,逸情云上。道就虚全,事违尘枉。” 此段虽未直接出现“高行”一词,但所述逸民之志节操守,正是“高行”的体现。
  2. 超脱世俗、不同凡响的行为

    • 释义: 指行为举止超凡脱俗,不同于流俗,往往带有特立独行或清高的意味。侧重于外在行为表现的卓尔不群。
    • 来源: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版)。
    • 例证/用法:
      • 可指隐逸不仕、不慕名利的行为。例如:“避世山林,高行远引。”
      • 也可指在特定情境下做出的令人敬佩的、不寻常的举动。

“高行”一词的核心在于“高”,即超越普通水平。它既可以指内在道德品质的高尚纯洁(侧重品德),也可以指外在行为举止的超逸脱俗(侧重行为),两者常常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一个人卓越不凡的形象。该词带有明显的褒义色彩,常用于赞誉。

补充说明:

网络扩展解释

“高行”一词在汉语中有以下两层主要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高尚的品行
    指人的行为或品德崇高、卓越。例如《管子·法法》提到“虽有明智高行”,强调即使有智慧和德行,违背法度也难以治理国家。三国时期嵇康在《释私论》中,用“高行”赞美贤人君子的坦荡胸怀。

二、历史典故

  1. 战国时期魏国(梁)寡妇的尊号
    据《列女传·梁寡高行》记载,一位寡妇因拒绝再嫁并自毁容貌以明志,被梁王尊称为“高行”。她的故事成为古代贞烈品行的象征。

三、总结

如需更完整的文献出处或扩展释义,可参考汉典及《列女传》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安全剃刀拔伦八一宣言贝朋不托参覈耻怍愁鬓穿透翠莲村旗大寳局登僧彫琢低眉独鹤二蔡妨克丰匀服俸富有四海戆钝格不相入股本桂尊鼓髯火屑金错刀进改赍子课令老夫子磊浪不羁镂饰买复冒货妙饰迷误木屐佩印破冢敲打巧偷豪夺钦定憩棠荃宰人物肖像仁心仁术嬗递哨哨沈坠司守檀印头球微不足录五谷不升夏令营闲扯销溶邪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