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诛的意思、兵诛的详细解释
兵诛的解释
谓用兵和诛杀。《后汉书·天文志中》:“流星起,歷紫宫、文昌、、少微、天津,文昌为天子使,出有兵诛也。”
词语分解
- 兵的解释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 战士,军队: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
- 诛的解释 诛 (誅) ū 把罪人杀死:害民者诛。诛灭。诛锄。诛戮。伏诛。 责罚:诛意(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讹定罪状)。口诛笔伐。 责求:诛求无已(一味索取,没有止境)。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兵诛”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含义为用兵讨伐和诛杀,通常指通过军事手段清除逆臣或平定叛乱。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 兵:指军队、军事行动或武器。
- 诛:意为谴责、讨伐或诛杀有罪之人。
- 合义:指通过武力征讨并诛杀目标,常见于历史文献中描述讨伐逆臣或平乱的行动,如“举兵诛讨,以清君侧”。
2.出处与引证
- 最早见于《后汉书·天文志中》:“流星起,历紫宫、文昌、少微、天津,文昌为天子使,出有兵诛也。”。此处“兵诛”指天象预示需用兵讨伐。
- 唐代吕温《题阳人城》诗:“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亦用此词描述历史事件。
3.用法与语境
- 历史与文学:多用于史书、诗词,强调以武力手段实现正义或维护统治,如“请兵诛梁一何力”(清代洪亮吉诗)。
- 近义词:征讨、讨伐;反义词:安抚、怀柔。
4.示例参考
- 造句:“王大怒,复书言:‘今兴兵诛君侧恶,天命有归,非人所能阻。’”。
- 宋代孔平仲诗:“无兵诛二鄙,有策济群元”,体现军事与谋略的结合。
“兵诛”是古代对武力讨伐行为的概括,兼具军事行动与道德审判的双重色彩,常见于描述政权更迭或清除奸佞的语境。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后汉书》或相关诗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兵诛》是一个充满力量和决心的词语,意思是消灭敌人或报复仇敌。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八”和“戈”。部首“八”代表着力量和战斗,而部首“戈”代表着兵器。《兵诛》共有12个笔画,显示了一个充满威力的字形。
《兵诛》一词源于古代汉字,是从战争时期开始使用的。它在繁体中的写法是「兵誅」,但发音和意义都相同。在古代汉字中,兵诛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大致上保持了相同的意思。例如,可能会将“八”的上一部分延伸成一个类似于“丷”的形状,或者将“戈”的上一部分变成一个横线。
以下是一个关于《兵诛》的例句:“他们决心兵诛敌人,以报复他们的背叛。”这个句子中,兵诛用来表达报复敌人的决心和意愿。
与兵诛相关的组词可以有“兵胆”、“诛敌”、“兵力”等。这些词语都与战争、军事和战斗有关。而近义词可以有“讨伐”、“报复”、“击败”等,它们都表达了惩治敌人或报复敌人的意思。相反地,反义词可能是“宽恕”、“和解”等,它们强调原谅和和平的概念。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问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