赍汩的意思、赍汩的详细解释
赍汩的解释
《列子·黄帝》:“与齎俱入,与汩偕出。” 张湛 注:“齎、汩者,水迴入涌出之貌。”本指水中漩涡。后引申谓泯灭;埋没。 宋 苏舜钦 《上范公参政书》:“若蹉跌失时,则齎汩前志,则抱恨万世,为来者所笑戮,无復自明,亦已痛哉!”
词语分解
- 赍的解释 赍 (賫) ī 怀抱着,带着:赍恨。赍持(拿着)。赍志而没(?)(志未遂而死去)。 把东西送给别人:赍发(资助)。赍赏。赍盗粮(把粮食送给盗贼,喻帮助敌人做坏事)。 旅行的人携带衣食等物:“行者赍,居
- 汩的解释 汩 ǔ 水流的样子:汩流(急流)。汩汩(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 治理,疏通:决汩九川。 扰乱:“天公岂物欺,若此汩时序”。 涌出的泉水。 沉没(?):汩没(?)。 汩 ù 迅疾的样子:悲风汩起。
专业解析
“赍汩”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属于非常用词汇,甚至未被主流权威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收录为独立词条。其含义需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单字“赍”与“汩”的本义及古义进行推断分析:
-
赍 (jī)
- 核心含义: 携带、持送。
- 详细释义:
- 赠送财物;持物送人。 这是其最核心的古义。如《说文解字》:“赍,持遗也。” 指拿着东西去赠送。
- 怀抱,持有(某种想法或情感)。 如“赍志而殁”(怀抱着未遂的志愿而死去)。
- 旅行人携带衣食等物。 如“赍盗粮”(把粮食送给盗贼,比喻做有利于敌人的事)。
-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均收录此字,释义以“持送”、“怀持”为主。
-
汩 (gǔ / yù)
- 读音 gǔ 时的核心含义: 水流的样子或声音;扰乱。
- 详细释义:
- 水流急貌;水流声。 如《说文解字》:“汩,治水也。”段玉裁注:“治水,理水也…引申之凡理皆曰汩。”后多指水流湍急的样子或声音,如“汩汩”(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
- 迅疾的样子。 如“汩流”(急流)。
- 扰乱,弄乱。 如“汩乱”(扰乱)。
- 读音 yù 时的含义: 迅疾的样子(同“聿”或“矞”),但此音义在现代已极少使用。
- 来源参考: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对此字有详细释义,区分不同读音和含义。
“赍汩”的可能含义推断:
由于“赍汩”并非固定搭配的合成词,其确切含义需依据具体语境判断。结合两字本义,可做以下推测:
- 携带(财物或情感)如流水般迅疾或动荡不定。 此解侧重“赍”的“持送、怀抱”义与“汩”(gǔ)的“水流急、扰乱”义的结合,形容所持之物或所怀之志在传递或持守过程中状态不稳、急速变化或被扰乱。
- (情感、心志)被纷扰或扰乱。 此解侧重“汩”(gǔ)的“扰乱”义作用于“赍”所“怀抱”的内容(如志向、情感),意指怀抱的志向或情感受到干扰而不得安宁或实现。
结论:
“赍汩”不是一个规范、通用的现代汉语词汇,其含义模糊且依赖上下文。最合理的理解方向是将其视为“赍”与“汩”两个单字意义的临时组合,核心意象围绕“持送/怀抱”与“水流急/扰乱”的结合,引申为所持之物或所怀之志处于急速、动荡或被扰乱的状态。若在古籍或特定文本中遇到此词,需结合具体文意仔细推敲。
来源参考:
- 单字“赍”、“汩”的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等权威辞书。
- 请注意,“赍汩”作为组合词未被这些词典收录,以上分析基于单字训诂的推断。若需确切考证,建议查阅更专业的古籍语料库或咨询古汉语专家,并核实该词出现的原始文献上下文。
网络扩展解释
“赍汩”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
基本释义
- 读音:jī gǔ(ㄐㄧ ㄍㄨˇ)。
- 出处:源自《列子·黄帝》中“与齎俱入,与汩偕出”,张湛注:“齎、汩者,水迴入涌出之貌”,本义指水流回旋、涌出形成的漩涡。
-
引申义
后引申为泯灭、埋没,多用于形容志向、抱负等因外界因素未能实现。例如宋代苏舜钦在《上范公参政书》中写道:“若蹉跌失时,则齎汩前志”,表达了对理想被埋没的忧虑。
-
文献用例
- 《列子》中的描述侧重自然现象,而苏舜钦的用法则赋予其抽象含义,体现词义的演变。
- 张湛的注解进一步明确了其原始意象与引申逻辑。
-
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属于生僻的古语词汇,常见于研究古典文献或特定文学作品中。如需深入理解,建议结合《列子》原文及历代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爱沙尼亚人不妨事不足道裁剸乘疑可间掂提樊迟之问访贫问苦飞鸿踏雪奋不顾身风淫宫馆缑峰掼交关燕鬼董狐何在画楼回隐浑敦氏货鬻简拔嘉时迦维急烦计挍汲汲忙忙警愦觉聋驹掇蚗蠪蹶张馂豏铃兰离奇路转峰回明光殿缪恩木杆暮鹨南为凭揽寝不安席棋仙去处肉干赛车扫头身做身当水神顺溜纸硕大无比送差探狱逃徙窕言团瓢文境温暑吴刀物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