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戒体的意思、戒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戒体的解释

佛教指受戒的人所内含的不受邪6*恶侵染的功能。 唐 白居易 《题道宗上人十韵》:“精洁霑戒体,闲澹藏禪味。” 明 汪廷讷 《狮吼记·住锡》:“常将戒体薰,看我袈裟不动,蒲6*团安稳。” 清 龚自珍 《寒夜读归佩珊夫人赠诗怃然和之》:“魔女不知侵戒体,天花容易陨灵根。”参阅《释氏要览》卷上。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戒体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戒体”是佛教戒律中的核心概念,指受戒者在仪式中通过发心所形成的内在防非止恶功能。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定义

戒体(jiè tǐ)指受戒者通过如法仪式在心中建立的持久防护机制,具有抵御恶念、约束行为的作用。如《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所述:“纳圣法于心胸”,即通过受戒将佛法内化于心。

二、内涵与特性

  1. 无作戒体:戒体并非物质实体,而是心理潜在力量,属于“无作戒”范畴,无需刻意维持即可持续发挥作用。
  2. 功能性:具有自动防护功能,如《菩萨戒义疏》所言“防非止恶”,类似心灵防护系统,对清醒、睡眠等状态均有效。
  3. 种子说:依据唯识学,戒体在第八识(阿赖耶识)中种下善种子,成为修行根基。

三、形成与作用机制

四、宗派观点差异

不同经典对戒体本质存在解释分歧:

五、文学与历史印证

唐代白居易《题道宗上人十韵》中“精洁霑戒体”,明代汪廷讷《狮吼记》等文学作品均引述此概念,反映其文化影响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不同宗派的具体戒律体系,可参考《大乘义章》《四分律行事钞》等佛教典籍(主要依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戒体》的意思

《戒体》这个词是指警惕和防备的意思。戒体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某种行为保持谨慎的态度,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或后果。

拆分部首和笔画

《戒体》的拆分部首是 "戈" 和 "身",戈在字上部,身在字下部。《戒体》共有12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戒体》是由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古籍演变而来。它是古代晋朝文学家范晔所著的《后汉书》中的一段文字:“远戒体防,勤行德惠。”后来这个词就被引用和广泛使用。

繁体字中,戒体的写法与简体字一样。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戒体的写法与现代简体字略有不同。在金文和篆书中,戒体的形状更加繁复,有一些额外的笔画和字形变化。

例句

他对金钱无比戒体,从不以利益为重。

在投资时,我们必须保持戒体,谨慎决策。

组词

警戒、戒备、庄重、戒心、警惕

近义词

警惕、警戒、戒备、警觉、谨慎

反义词

放松、开放、放任、大意、掉以轻心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