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緜絮”。指弹松的丝绵或棉花。《后汉书·徐穉传》“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有死丧负笈赴弔,常於家豫炙鸡一隻,以一两緜絮渍酒中,暴乾以裹鸡。”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礼异》:“婚礼,纳采有……绵絮、长命缕、乾漆。绵絮,取其调柔也。”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翁鞋》:“《东郊土物诗》注云:‘北人冬月,履纳绵絮,臃肿粗坌,谓之翁鞋。’”
绵絮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结合权威辞书及语料库分析如下:
指蚕丝或棉花制成的蓬松纤维,多用于填充衣被:
例:「寒冬时节,裹紧绵絮缝制的衾被。」(引自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
比喻如絮状飘飞的轻柔物体,常见于文学描写:
在吴语等方言区保留古义,专指蚕丝制成的被褥填充物:
「绵」本指丝帛(《说文解字》:联微也),后与「棉」通用;「絮」原指粗丝绵(《说文》:敝绵也),后泛指絮状物。二者合成后兼具材质与形态双重特征,沿用至今。
权威参考资料:
“绵絮”是一个汉语词语,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指弹松的丝绵或棉花,强调其柔软、松散的质地。拼音为mián xù,注音为ㄇㄧㄢˊ ㄒㄩˋ。
历史与用法
文学中的比喻
在文学作品中常形容柔软或纠缠的状态。如《西游记》描述小妖“似绵絮缠身”,比喻难以摆脱的纠缠;清代诗词也以“绵絮”表现自然景物的轻柔感。
字义分解
相关提示
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文学用例,可参考《酉阳杂俎》《后汉书》等文献,或通过搜索来源(如、4、5)获取完整信息。
啽咔巴渝悲默本事人变动不居鼻儿仓俗仓鹰成身出告反面从孙甥粗陋黛惨丹荔二掌柜伐阅風動工具夫荣妻显蛤棃宫邸谷阁鬼出神入椁室国祚故作姿态和集话欛灰滞惑营鹘拳家败人亡脚夫娇声娇气积财结合今段积石磕帀寮廓丽妲列屋六衢篱围猫头鞋扪心无愧盘岩咆号辔勒漆匠碁客齐人软科学阮曲麝檀损人益己琐尾流离畏偪伪俗先下米儿先吃饭晞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