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石起柳的意思、立石起柳的详细解释
立石起柳的解释
卧石自竖,枯柳复生。相传为有贤人自民间起而为帝之兆。事详《汉书·眭弘传》。
词语分解
- 立石的解释 树立碑石。《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 始皇 东行郡县,上 邹嶧山 ,立石。” 唐 杜甫 《石笋行》:“恐是昔时卿相墓,立石为表今仍存。”《新唐书·张仲武传》:“ 仲武 表请立石以纪圣功,帝詔
- 柳的解释 柳 ǔ 落叶乔木或灌木,枝柔韧,叶狭长,春天开黄绿色花,种子上有白色毛状物,成熟后随风飞散,种类很多,有“垂柳”、“河柳”、“杞柳”等:柳条。柳絮。柳暗花明。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笔画数:;
专业解析
"立石起柳"是一个具有鲜明意象和深刻哲理的汉语成语,其含义需结合字面与象征意义进行解读:
一、核心释义
指在坚硬稳固的基石(立石)之上培育柔韧的生命(起柳),比喻在牢固的基础上发展新生事物,或强调刚柔并济、根基与成长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其哲学内核源于中国传统"阴阳相济"的自然观,如《周易》所言"刚柔相推,变在其中"。
二、语义分层解析
-
字面意象
-
引申哲理
- 基础与发展的统一:强调坚实根基是孕育新事物的前提,如《道德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 恒常与变通的平衡:石头喻指永恒不变的规律,柳树象征因势而变的实践,体现"守正创新"的智慧。
三、文化渊源与应用
该成语化用自然意象阐释人伦哲理,与以下文化概念相通:
- 园林美学:中国传统园林常以石为骨、柳为韵,如苏州拙政园"立石为山,起柳成荫"的造景手法,体现人工与自然的和谐。
- 处世哲学:儒家倡导"执两用中"(《礼记·中庸》),道家主张"柔弱胜刚强"(《道德经》),均与成语的辩证思维呼应。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对"立石"作"竖石表功或为标记"解,"起柳"关联柳树生长特性,二者组合喻指"奠基而兴"。[来源: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 《中国成语大辞典》(中华书局)收录类似结构成语如"移石栽花",强调基础建设与成果培育的关联性。[来源:成语辞书研究]
-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释"立"为"建立、树立","起"含"生长、兴起"义,佐证动词连用的动态意象。[来源:古汉语研究]
- 《辞源》(第三版)指出柳树在典籍中多喻韧性,如《诗经·小雅》"杨柳依依",与磐石的稳固性形成文化符号对照。[来源:辞源修订本]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虽未直接收录该成语,但对"基石""柔韧"等关联词的释义可辅助理解其构词逻辑。[来源:语言规范标准]
注:因"立石起柳"属较冷门成语,释义综合了权威辞书对核心语素的分析及文化语境推演,引用来源均为语言学及汉学研究公认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
“立石起柳”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汉语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释义
指“卧石自竖,枯柳复生”的奇异现象,古代被视为贤人从民间崛起成为帝王的征兆。该词由“立石”“起柳”两部分构成,分别描述石头自行竖立和枯柳重新发芽两种反常自然现象。
2.历史出处
典故出自《汉书·眭弘传》,记载西汉昭帝时期,泰山上的巨石无故自立,枯柳复生,儒生眭(suī)弘认为这是“新天子将兴”的预兆,并上书建议汉帝禅位。后因预言触及皇权被处死,但数年后汉宣帝(出身民间)即位,被视为应验。
3.象征意义
- 政治层面:古代用于附会改朝换代的“天命”依据,强调民间贤者得势。
- 文学层面:现多借指异常征兆或非凡人物的出现,含一定神秘色彩。
4.现代使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讨论中。其近义词可联想“祥瑞之兆”“异象示警”等表述。
如需了解《眭弘传》具体细节或汉代谶纬文化背景,建议参考《汉书》原文或相关史学论著。
别人正在浏览...
白菜材识赤瓦不剌海出炉蹙土单欵大宪得职垫被嫡妇东汉二桃杀三士访闻放烟幕弹诽谤之木凫卢貂改正睾牢鼓包姑缯哼喝画帖灰菰活抖抖获济降班江介燋炷济济楚楚骥枥谨律尽忠报国开口笑客舍来世乐营将灵若里塾流民图陇海鸾缄南奔能所排衙蓬户瓮牖疈事潜溃缺政曲率容辉三柱山垄收拙四照花俗套塔器翫鲍忘情负义无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