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赤瓦不剌海的意思、赤瓦不剌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赤瓦不剌海的解释

女真语音译词。詈词。犹言该打的,该死的。 元 李直夫 《虎头牌》第三折:“纔打到三十,赤瓦不剌海,你也忒官不威牙爪威。”亦省作“ 赤瓦不剌 ”。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二折:“则你那赤瓦不剌强嘴,兀自説兵机。”

专业解析

"赤瓦不剌海"(chì wǎ bù là hǎi)是一个源自元代蒙古语的汉语音译词,主要出现在元杂剧等古代戏曲文学中,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语言交融特征。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义解析

  1. 核心含义

    该词为蒙古语借词,原意为"该打的""该死的",是元代口语中常见的詈骂语(骂人的话),表达强烈的愤怒、斥责或戏谑情绪。

    例:关汉卿《窦娥冤》:"赤瓦不剌海的猢狲儿!"(意为"该打的猴崽子")

  2. 构词溯源

    • "赤瓦":对应蒙古语"чаа" (chaa),意为"惩罚""责打"。
    • "不剌":蒙古语动词词尾,表动作完成或强调。
    • "海":蒙古语属格助词"-ай/-эй" (-ai/-ei) 的音译,相当于汉语"的"。

      组合后直译为"该挨打的"或"应受惩罚的",引申为对冒犯者的强烈谴责。


二、文学与历史语境

  1. 元杂剧中的使用

    该词高频出现于元代戏曲(如关汉卿、马致远作品),反映蒙汉语言交融的社会背景。角色(尤其是市井人物或丑角)常用此词表达激烈情绪,增强戏剧冲突的生动性。

    来源参考:《元曲释词》(中华书局)

  2. 社会文化意义

    作为蒙古统治时期的语言遗存,"赤瓦不剌海"印证了元代汉语对阿尔泰语系词汇的吸收,是研究13-14世纪语言接触的典型例证。


三、权威词典释义


四、现代认知与演变

该词随元代结束逐渐退出日常口语,但作为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仍被语言学及古典文学领域关注。现代读者需结合历史语境理解其情感强度,避免字面直译造成的歧义。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2. 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3. 李崇兴《元语言词典》,中华书局,2008年.

网络扩展解释

“赤瓦不剌海”是一个源自女真语的音译词,主要用于元曲等古代文学作品中,具体解释如下:

1.词义与词源

2.文学用法

3.变体与简化

4.现代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元曲选》或相关语言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本二浡起乘法表吃耳光除差吹口哨丛然答鼓倒立颠颓斗百草反激燔破法言费力歌功颂德公义管夫人含态撼撞后进领袖昏家机碓节朔进扼伎艺浚房据重卡癶裆开笔狼飡虎咽立身处世栾子卤簿禄养马车昧弱命蹇时乖泥足巨人暖眼啓节七扭八歪秋势跂踵取名戎役深切着明呻嘶守约施搏俗家讨类天阍淟涊驼茸妄生穿凿窝集毋柰相说下性子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