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闻的意思、访闻的详细解释
访闻的解释
查知;查访并报闻。 宋 苏轼 《论纲梢欠折利害状》:“访闻去岁止运四百五十餘万石,而欠折之多,约至三十餘万石,运法之坏,一至於此。”《儒林外史》第二四回:“自因这一件事,传的上司知道,説 向知县 相与做诗文的人,放着人命大事都不问,要把 向知县 访闻参处。” 清 林则徐 《札各学教官严查生员有无吸烟造册互保》:“如该教官藉端扰累,一经访闻,并即指名革审。”
词语分解
- 访的解释 访 (訪) ǎ 向人询问,调查:访求(探访寻求)。访员(记者)。搜奇访古。 探问,看望:访视。访问。访晤(探访会晤)。探亲访友。 笔画数:; 部首:讠; 笔顺编号:
- 闻的解释 闻 (聞) é 听见: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闻。传闻。见闻。 出名,有名望:闻人。闻达。 名声:令闻(好名声)。丑闻
网络扩展解释
“访闻”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一、基本释义
“访闻”指通过查访、询问或实地考察后获取信息,并向上级或相关方汇报。核心含义包含“查证”与“上报”两个步骤。
二、词语结构
- “访”:指实地探访、调查(如采访、查访);
- “闻”:指听取信息或上报结果(如听闻、奏闻)。
组合后强调通过主动调查获取信息并反馈的过程。
三、使用场景
- 古代公文:常见于官员上报案情或事务,如《儒林外史》中“上司访闻参处”。
- 现代语境:多用于描述记者、调查员通过实地考察收集信息的行为。
四、经典用例
- 苏轼《论纲梢欠折利害状》:“访闻去岁止运四百五十余万石,而欠折之多,约至三十余万石。”
- 林则徐札文:“如该教官借端扰累,一经访闻,并即指名革审。”
五、近义词与扩展
- 近义词:查访、探听、察访
- 相关概念:与“道听途说”相反,强调信息获取的主动性与可靠性。
总结来看,“访闻”是结合调查与汇报的复合动词,多用于正式或历史语境,体现信息获取的系统性和权威性。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论纲梢欠折利害状》等古籍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访闻这个词意思是指通过采访、调查等方式获取到的新闻资讯。它由两个部首组成,第一个部首是讠(讠为订字旁),表示与言谈、语言相关的意思;第二个部首是闻,表示与听觉、知觉相关的意思。根据康熙字典,访字的总笔画数为10画,闻字的总笔画数为22画。
据推测,访闻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具体的历史渊源尚待深入研究。在繁体字中,访闻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明显区别。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中,访字和闻字也有一些变体写法。例如,访字可以写作訪,闻字可以写作聞。这些变体写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可能会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关于访闻的例句:
1. 记者通过深入访闻,揭露了这起重大事件的真相。
2. 每日早晨,我都会阅读各大报纸,了解最新访闻。
3. 访闻报道揭示了社会问题的严峻性和复杂性。
除了访闻这个词,还可以组成其他词语,例如:
1. 访谈:通过采访方式进行交流、了解情况。
2. 访客:指来访的人。
3. 访问:指进行正式的拜访、访问。
与访闻相关的近义词包括:新闻、消息、传闻。它们都表示获取到的信息或者消息。
而与访闻相反的词可能没有一个确切的反义词,但可以用“闭闻”来表示没有听到或了解到任何消息或信息。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你的要求。如有其他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