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系铃的绳索。 唐 制翰林院禁署严密,内外不得随意出入,须掣铃索打铃以传呼或通报。 唐 韩偓 《雨后月中玉堂闲坐》诗:“夜久忽闻铃索动,玉堂西畔响丁东。” 宋 范成大 《晓起》诗:“窗明惊起倒裳衣,铃索频摇定怪迟。” 明 文徵明 《翰林斋宿》诗:“铃索无风尘土远,始知仙署逼金鑾。”
(2).引申指警报、边警。 元 胡助 《滦阳十咏》之十:“身遇太平铃索静,题名篆毕又南还。”
“铃索”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补充说明
个别资料(如)提到“铃索”作为成语象征束缚或惩罚,但此用法较为少见,更多语境仍以本义及引申义为主。
铃索是一个汉字词语,由部首“钅”(金)和“⺜”(齐)构成。它的拼音是“língsuǒ”,读音是4-1。铃索指的是由铃和绳索组成的装置,一端系有铃,能够发出声音。
铃索的构造中,部首“钅”(金)表示与金属相关,部首“⺜”(齐)表示与齐整有关。它一共由11个笔画组成。
铃索是一个普通话词语,源自于古代汉字,也被用于现代汉字书写。它在简体字中为“铃索”,在繁体字中为“鈴索”。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铃索的形状可能与现代略有不同。由于字形演变和书写格式的改变,古代汉字写法的具体形态会有所变化。
1. 救援队员用铃索将被困的人从危险地带救出。
2. 他们在房间的门把手上系了条小铃索,以便有人进入时可以发出声音。
组词:铃声、索命、绳索
近义词:铃铛、拨浪鼓
反义词:无
百六百辟刀把揽迸阶标末裁许灿艳抄击驰毫出饯胆敢颠波端末返身風流瀟洒该邃构架鳏惸孤行含垢忍耻河灵黄金弹环龟火精火事僭度湔润精备金汞酒魄萪藤揆搆良宰列岛烈栗里向理之当然忙音名缰利锁冥陵脑神经跑驴批注颇类谦泰绮宴却鼠刀如汤浇雪生荣没哀神谟赊头霜匀天筭土窖讬好舞忭下存先域小龙斜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