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省郎的意思、省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省郎的解释

(1).指皇帝的侍从官。因居省禁中,故称。《南史·王韶之传》:“ 晋帝 自 孝武 以来常居内殿,武官主书於中通呈,以省官一人管詔誥,住西省,因谓西省郎。”

(2).指中枢诸省的官吏。 唐 杜甫 《入奏行赠窦侍御》:“省郎京尹必俯拾,江花未落还 成都 。”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 唐 贞观 中,勑下度支求杜若,省郎以 谢朓 诗云‘芳洲採杜若’,乃责 坊州 贡之,当时以为嗤笑。”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若夫华族高门,膏腴世爵, 春秋 则代为执政, 六朝 则世戴金貂,著作秘书,不屑省郎。”

(3).指皇帝的侍从官。因居省禁中,故称。《南史·王韶之传》:“ 晋帝 自 孝武 以来常居内殿,武官主书於中通呈,以省官一人管詔誥,住西省,因谓西省郎。”

(4).指中枢诸省的官吏。 唐 杜甫 《入奏行赠窦侍御》:“省郎京尹必俯拾,江花未落还 成都 。”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 唐 贞观 中,勑下度支求杜若,省郎以 谢朓 诗云‘芳洲採杜若’,乃责 坊州 贡之,当时以为嗤笑。”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若夫华族高门,膏腴世爵, 春秋 则代为执政, 六朝 则世戴金貂,著作秘书,不屑省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省郎是古代汉语中对中央官署中郎官类职位的统称,其内涵随朝代演变呈现不同特点。根据《汉语大词典》及历史文献记载,该词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释义:

一、基本释义与职级特征

省郎指在尚书省、中书省等中枢机构任职的郎官,属五品至七品的中级官员。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时,尚书省所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均设郎中(正五品上)与员外郎(从六品上),统称省郎,负责具体政务执行与文书审核。宋代沿袭此制,中书门下省、枢密院等机构亦设类似职位。

二、词源演变与职能扩展

该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原指尚书台郎官,魏晋时期随三省制度完善逐渐定型。南北朝时期,省郎除处理文书外,还承担监察职能,《魏书·官氏志》载其"掌侍从规谏,补阙拾遗"。至明清时期,随着六部地位提升,"郎中"逐渐取代"省郎"成为正式官称。

三、文学语境中的特殊意涵

在诗词作品中,"省郎"常作为文人官员的代称,体现士大夫阶层的身份认同。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诗云:"省郎京尹必俯拾,江花未落还成都",此处"省郎"既指友人官职,又暗含对其才学的赞誉。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亦有"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以省郎经历抒发仕途感慨。

主要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修订版)
  2. 《旧唐书·职官志》(中华书局点校本)
  3. 《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北京出版社,2003年)
  4. 《全唐诗》收录杜甫、白居易相关诗作

网络扩展解释

“省郎”是古代官职相关词汇,其含义在不同历史文献中有具体解释,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一、基本释义

  1. 皇帝的侍从官
    指在禁省(皇帝居所或办公区域)中任职的官员,负责诏书起草、文书传递等事务。例如《南史·王韶之传》记载,晋帝时期设有“西省郎”,专门管理诏诰。

  2. 中枢诸省官吏
    泛指中央行政机构(如尚书省、门下省)中的官员。唐代杜甫诗句“省郎京尹必俯拾”即指此类官职。


二、延伸解析


三、使用示例


提示: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更多古籍例证可参考《南史》《杜工部集》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暗示禀闻比数尝膳城阖螭舫蕃臣奋气扶芳甘苦挂匾鼓弹鬼炊规厉汩漱鹤唱环复潢潦驾盐车究欲肌雪貜狙矿石机捆子老调子良能立报隆富蹗蹗卖口吃纆缴猱狞甯子披毛索黶品级山巧诈青盖情故清婉秦乌穷绔起因宂率赡闻声兵十眉食醯甩袖子水曲思企厮杀送放听淫妥实温淡绡幕下一步谢赏写顺朱儿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