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美人香草的意思、美人香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美人香草的解释

喻国君及诸贤臣。 汉 王逸 《〈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諭,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於君。”后因称《离骚》文为美人香草之辞,并以美人香草象征忠君爱国思想。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再论“文人相轻”》:“从美人香草一直爱到麻疯病菌的人,在这世界上是找不到的。”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美人香草是汉语中具有深厚文化意涵的典故型成语,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基本释义 "美人香草"原指《楚辞》中以香草喻忠贞、以美人喻君王的象征手法,后泛指高洁的人格追求与政治理想。该词由"美人"(品德高尚者或理想化身)与"香草"(贤能之士或美德象征)两个意象组合而成(参考《汉语大词典》)。

二、出处与演变

  1. 最早见于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王逸在《楚辞章句》注疏中明确"美人"喻指楚怀王,"香草"喻贤臣(参考中华书局《楚辞补注》)。
  2. 清代学者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系统阐释:"《离骚》以美人比君王,荃蕙比贤臣",确立其政治隐喻体系。

三、象征意义

  1. 道德层面:香草(如兰、芷、荃)象征高洁品格,如《九歌》"沅有芷兮澧有兰"暗喻德行修养。
  2. 政治层面:美人象征明君理想,如《离骚》"岂惟纫夫蕙茝"表达对举贤任能的期待。

四、现代用法 当代多用于形容清雅脱俗的审美意象,如朱自清《经典常谈》称:"'美人香草'从此成为典故,成为忠贞爱国的代称",体现语义的历时性演变。

网络扩展解释

“美人香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意象,主要用于象征忠君爱国的政治思想。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出处与起源
    该意象最早见于汉朝王逸为《离骚》所作的序。文中提到,屈原在《离骚》中以“善鸟香草”比喻忠贞之士,以“美人”比喻君主,通过香草美人的意象寄托对国家的忠诚与政治理想。

  2. 象征意义

    • 美人:象征国君或理想的君主形象,如《离骚》中以“灵修美人”代指楚怀王。
    • 香草:代表贤臣或高洁的品德,如“兰”“蕙”等植物被用来隐喻忠贞之士。
      二者结合,形成对君臣关系的隐喻,表达对国家兴衰的关切。
  3. 文学影响
    这一意象成为后世辞赋创作的重要范式。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指出,“美人香草”对诗歌解读和创作影响深远,成为政治譬喻的典型。鲁迅也曾在杂文中借用此典,讽刺极端化的文学表达。

  4. 成语结构与用法
    成语为联合式结构,常作宾语使用(如“以美人香草为喻”),侧重象征忠君爱国的抽象思想。

该词源于屈原《离骚》,通过比喻手法将政治理想具象化,是中国古代“香草美人”抒情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若需进一步了解其在具体作品中的运用,可参考《楚辞》及历代文论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鹌鹑伴食中书边虑表疏参论察览常无有朝权陈规陋习嗔呵趁哄戳舌粗面粉村妻丁强动眼神经肥头大耳丰颅风挛付清干女儿槁窳公索话论黄门縠帛鹘兀节斧黅霄居之不疑开局炕榻纩绵陇嵸露国沦铺緑玉树鲇鱼上竿飘飘凭结婆猴伎敲诈亲夫起元柔术三复三悊殇子身外身失旦鸡手尾手眼双绉通议炜管滃勃无天乡村邪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