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离开居处,流离失所。语出《书·盘庚下》:“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孔颖达 疏:“播荡分析,离其居宅,无安定之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辨骚》:“述离居,则愴怏而难怀。” ********* 《大哀篇》:“刀兵水火,天灾乘之,人祸临之,荡析离居,转死沟洫。”
(2).散处;分居。《诗·小雅·雨无正》:“正大夫离居,莫知我勩。” 郑玄 笺:“长官之大夫於王流于 彘 而皆散处。”《左传·文公十六年》:“夫 麇 与 百濮 谓我饥不能师,故伐我也。若我出师,必惧而归。 百濮 离居,将各走其邑,谁暇谋人。” 唐 宋之问 《江南曲》:“妾住 越 城南,离居不自堪。” 明 高启 《拟古》诗之二:“上有离居妇,哀歌抚弦琴。” 清 纳兰性德 《岁晚感旧》诗:“时序忽云暮,离居倍悄然。”
(3).犹离房,别室。 三国 魏 曹植 《赠白马王彪》诗:“鬱紆将难进,亲爱在离居。”
(4).犹放弃、停止。《庄子·山木》:“ 鲁侯 曰:‘吾学先王之道,脩先君之业,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须臾离居。’” 郭庆藩 集释引 俞樾 曰:“ 崔譔 本无离字,而以居字连上句读,当从之。《吕览·慎人篇》‘胼胝不居’, 高诱 训居为止。‘无须臾居’者,无须臾止也,正与上句行字相对成义。学者不达居字之旨,而习於《中庸》‘不可须臾离’之文,遂妄加离字,而居字属下读,失之矣。”
(5).指隐居者。《楚辞·九歌·大司命》:“折疏麻兮瑶华,将以遗兮离居。” 王逸 注:“离居,谓隐者也。”
"离居"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语境来理解。根据权威典籍和辞书,其核心含义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分离居住;分散居住: 指人们因故不能聚居一处,而分散到不同的地方生活。这是"离居"最基础、最常见的含义。
离开居所;迁徙流离: 指离开原来居住的地方,常带有漂泊、流离失所的含义。
指散居的人;流离失所的人: 由动词含义引申,指那些处于分离、流散状态的人。
通假用法: 在极少数特定语境下,"离"可通"丽",有附丽、依附之意,"离居"可指依附而居。但此用法非常罕见,主要见于对特定古籍的训诂中。
"离居"的核心含义是指分离居住、离开故居或处于分散、流离状态。它既可以描述一种行为(分离、迁徙),也可以指代处于这种状态的人(散居者、流离失所者)。其使用多见于先秦两汉典籍,反映了古代社会因战乱、徭役、灾荒或隐逸等原因造成的人口流动与离散现象。
主要参考来源:
“离居”是一个多义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解释,以下是详细分析:
流离失所
指因战乱、灾祸等原因被迫离开原居地,生活无定所。该义项源自《尚书·盘庚下》的记载,孔颖达疏中解释为“播荡分析,离其居宅”。
分居或离散
可指夫妻分居、家庭成员分离,或因矛盾、工作等原因暂时分开。例如《诗经·小雅》提到“正大夫离居”,郑玄注解为官员因政治动荡散处各地。
别室或离房
在文学作品中,如曹植《赠白马王彪》的“亲爱在离居”,指分隔于不同居所。
放弃或停止
《庄子·山木》中“无须臾离居”表示不停止对先王之道的修习,此处“离居”引申为中断或放弃。
隐居者
少数文献中代指隐士,强调与世俗的疏离状态。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尚书》《文心雕龙》等文献,或通过查字典、诗词网等平台获取完整信息。
北贝辨核变眩咇茀禀知碧塟乘潮成奸辰仪持公大年倒盭盗徒簟纹跌幅地灵人杰丁娘子缔葺对家蠹众木折二重分岔锋芒不露拂拂娇公玉垢纷惯匪孤寂韩信坛忽而江家绿藉甚疾风彰劲草疾痼荆请拘学裂开理想乡买门钱冒失鬼盟约木雁目揖淰淰千载一时奇鸧起锚壬佞人卒骚骇深仄爽悟説到曹操,曹操就到摅武丝丝私兄弟滔涸听不清雾袖淆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