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腾格的意思、腾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腾格的解释

清 代 南疆 沿用的货币计量单位,一腾格约合银一两。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十三:“西域贡赋,以钱折粮,名曰腾格,又曰普耳。计一腾格,为钱五十文,普耳之数,又少於腾格。” 丁福保 《古钱大辞典下编·圆钱类·腾格钱》引 翁树培 《古泉汇考》:“ 培 按, 回 部谓之腾格钱,近人钱谱云:即回子钱,形如桃核,面背皆 回 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腾格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历史语义的复合词。从构词法分析,“腾”在《说文解字》中训为“传也”,本义指马匹奔驰状,引申有上升、跳跃之意;“格”在《康熙字典》中载“木长貌”,本指树木枝条纵横交错的状态,后衍生出规范、标准的含义。二字结合后形成三种主要释义:

一、作为古代货币单位,特指清代新疆流通的银币。据《新疆图志》记载,1腾格相当于50枚普尔铜钱,该计量体系沿用了中亚地区的货币制度。

二、在民族语言学中,蒙古语“Тэнгэр”(Tenger)的汉语音译形式,意为“天空”或“天神”。此义项见于《中国民族语言大辞典》,与阿尔泰语系中的萨满信仰密切相关。

三、作为地理学术语,指代中亚地区的腾格里沙漠。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编纂的《中国地名录》注明该名称源自蒙古语,意为“像天空般辽阔的沙海”。

网络扩展解释

“腾格”是清代南疆地区使用的货币计量单位,其核心含义及解释如下:

词义解释

  1. 基本定义
    腾格作为货币单位,主要用于清代南疆地区,1腾格约等于白银一两。根据《茶馀客话》记载,西域地区将赋税折算为钱粮时,使用“腾格”或“普耳”作为计量单位,其中1腾格对应50文铜钱,而“普耳”的价值更低。

  2. 历史背景与用途
    这一单位主要用于税收和贸易结算,体现了清代对边疆地区的经济管理方式。例如,文献中提到“西域贡赋以钱折粮”,即通过腾格将实物税折算为货币。

  3. 现代关联
    在现代语境中,“腾格”偶尔出现在地名或文化场景中,如“腾格里塔拉”(可能指代草原风情相关的场所),但此用法与原始货币含义无直接关联。

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考证文献原文或历史细节,可参考《茶馀客话》等清代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北美自由贸易区别啓裁节仓雅麤秽簇酒错简典执法遁母发强槁书鬼木估量害胜宏议怀春浑浩奸暴讲说艰蹇拣选伽倻琴杰笔麂眼篱寄孕课校口声闚兵廉廉邻境虏掠门阿内枢年金叛乱钱筒情词轻跳琴剑飘零趋进曲礼散流山鄙声咳事机事类熟风输赋四呼岁纪贪婪无餍薙发通光凸杯万钟文秘温实吴姝仙驺心腹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