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饭的意思、三饭的详细解释
三饭的解释
(1).谓第三次用餐。《仪礼·士昏礼》:“三饭卒食,赞洗爵酌酳主人。”《礼记·玉藻》:“君既食,又饭飱。饭飱者,三饭也。” 孔颖达 疏:“三饭,并谓飱也,谓三度飱也。”
(2).古时以乐佐食之乐师。《论语·微子》:“大师 挚 适 齐 ,亚饭 干 适 楚 ,三饭 繚 适 蔡 。” 邢昺 疏:“天子、诸侯每食奏乐,乐章各异,各有乐师。”
词语分解
- 三的解释 三 ā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数:三思而行。三缄其口。 笔画数:; 部首:一; 笔顺编号:
- 饭的解释 饭 (飯) à 煮熟的谷类食品:大米饭。 泛指人每天定时分次吃的食物:早饭。饭菜。饭馆。饭量。酒囊饭袋。 吃饭,或给人饭吃:“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喂牲畜:饭牛。 笔画数:; 部
专业解析
“三饭”在汉语中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词汇,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的礼制,其含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
基本释义:
- 字面意思: “三饭”指进餐时三次取饭而食的动作或过程。在古代礼仪中,尤其是贵族或士人的正式宴飨场合,进食并非随意取用,而是遵循一定的次数和规范。
- 礼制含义: 它特指古代贵族在举行食礼(如养老礼、飨礼等)时的一种规定动作。主人或宾客在用餐过程中,会按照礼仪要求,进行三次取饭进食的行为,每次取饭称为“一饭”。完成“三饭”即表示用餐礼节的完成,是食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体现了古人对饮食礼仪的重视和规范。来源:《礼记》、《仪礼》郑玄注等古代礼书。
-
古籍记载与文化背景:
- 《礼记·玉藻》: “君既食,又饭飧。饭飧者,三饭也。” 郑玄注:“三饭,并谓飧食。飧食,劝食也。” 这里“三饭”指国君用餐完毕后,侍者再次劝食(飧),劝食的过程包括三次进食。这体现了劝食之礼。来源:《礼记正义》。
- 养老礼中的“三饭”: 在周代举行的养老礼中,“三饭”是核心环节之一。天子或诸侯会亲自为年老的贤者或退休官员布菜、劝食三次(即“三饭”),以示尊老敬老。例如,《礼记·王制》虽未直接出现“三饭”一词,但详细记载了养老之礼的程序和精神,其中包含类似劝食的环节。来源:《礼记·王制》、《白虎通义·乡射》等。
- 象征意义: “三饭”不仅是具体的进食动作,更象征着礼节的完成和对宾客或长者的敬意。完成“三饭”后,通常意味着正餐部分的结束,后续可能还有饮酒等环节。来源:历代经学注疏。
-
现代词典释义:
- 《汉语大词典》: 对“三饭”的解释通常包含两个层面:
- 指三次进餐。例如:“一日三饭”。
- 特指古代食礼中的“三饭之礼”,即上文所述的礼制含义。这是该词更核心和独特的释义。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三饭”一词的核心含义源于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尤其指在正式食礼(如养老礼、飨礼)中,主人或宾客按照规定进行的三次取饭进食的动作。它既是具体的用餐行为,更是完成特定礼节(食礼)的标志,体现了古人对饮食行为的规范化和礼仪化,以及对尊长宾客的敬意。在现代汉语中,其基本义“一日三餐”仍在使用,但其独特的礼制含义是其区别于普通“吃饭”一词的关键所在。
网络扩展解释
“三饭”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包含以下两种含义:
一、基本解释
-
第三次用餐
指古代礼仪中的第三次进食环节,常见于《仪礼·士昏礼》和《礼记·玉藻》。例如:“三饭卒食,赞洗爵酌酳主人”(《仪礼·士昏礼》),描述用餐结束后进行清洁仪式的场景。
-
古时以乐佐食的乐师
特指周代宫廷中负责在用餐时演奏音乐的乐官。据《论语·微子》记载:“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其中“三饭”即指名为“缭”的乐师,其职责是为第三次用餐奏乐。
二、补充说明
- 发音与注音:拼音为sān fàn,注音符号为ㄙㄢ ㄈㄢˋ。
- 文献依据:两种释义均源自古代典籍,前者与礼仪相关,后者与职官制度相关,体现了词语的历史文化背景。
三、使用示例
- 礼仪场景:“君既食,又饭飱。饭飱者,三饭也”(《礼记·玉藻》)。
- 乐师职能:“三饭缭适蔡”(《论语·微子》)。
以上内容综合了权威词典和古籍记载,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仪礼》《礼记》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宝典八砖学士笾簋产门春潮瓷宫词士从权大昏搭嘴惦算辅齶黼黻负痛浮筠高霭槁殡刮刮拶拶故第故实皓齿红唇好梦不长阂窒红区红杏尚书滑出溜怀瑜踝子骨荒村剿灭精励惊视积行燎照灵响临军对垒溜槽龙笙满口之乎者也贸易蒙尘谋臣猛将藕断丝长戕夷千回百折迁排棨户洒泪而别审订生公射饮释然识神授室手掌心肃缩踏屣蛙鸣鸱叫挽运下情上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