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正行义之士。 唐 李白 《明堂赋》:“明君暗主,忠臣烈夫。威政兴灭,表示贤愚。”
“烈夫”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指刚正行义之士,即性格刚强正直、坚守道义的人。该词由“烈”(刚烈、正直)和“夫”(成年男子)组合而成,强调品性与气节。
文献出处
最早见于唐代李白的《明堂赋》:“明君暗主,忠臣烈夫。威政兴灭,表示贤愚。”。此处通过对比明君与昏君,突出烈夫作为忠义典范的形象。
字义分解
用法与语境
多用于古代文学或历史描述,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近义词包括“义士”“忠烈”,反义词则与“奸佞”“懦夫”相关。
“烈夫”一词承载了传统文化中对气节与道义的推崇,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褒义色彩。
烈夫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词汇,其意思是“热血勇敢的男子”或“具有猛烈志向、坚韧意志的男人”。该词由两个部首构成,分别是“火”和“夫”,其中“火”表示热情、激情,而“夫”表示男子、丈夫。
根据笔画的拆分,“烈夫”一词的“烈”字共有11画,其中包括“火”字的4画和“列”字的7画,“夫”字则有4画。因此,“烈夫”一词的总笔画数为15画。
“烈夫”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早在古代就已经有使用。在古时候,烈夫的汉字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大多采用了现代汉字的形态和结构。然而,由于古代字体风格的差异,烈夫的写法也有一些细微的变化。
下面是一个繁体字的写法示例:烈夫(烈伕)
例句:
1.他是个真正的烈夫,总是冒着生命危险去保护他人。
2.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烈夫为了国家和家人付出生命的故事。
组词:
1.烈士:指在战争、革命或其他斗争中,为了国家、民族或人民事业而牺牲的英勇的人。
2.烈火:指火势猛烈,热力强烈的火焰。
3.烈日:指炎热的太阳。
近义词:
1.英勇:指勇敢、勇气充足。
2.豪杰:指有英雄气概和才干的人。
反义词:
1.怯夫:指胆小、懦弱的男子。
2.软弱:指意志薄弱,没有坚定的决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