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吏牍的意思、吏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吏牍的解释

公文。 宋 陆游 《秋怀》诗:“讼氓满庭閙如市,吏牘围坐高於城。” 清 许承钦 《兵至》诗:“爱养天心嗇,诛求吏牘能。”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吏牍,汉语复合词,由"吏"与"牍"两个语素构成。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吏牍"特指古代官吏处理公务时撰写的文书。《辞源》进一步补充称,其核心语义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指官吏使用的公文格式文本,如《宋史》载"命官制吏牍,颁其式于天下";二指官吏日常书写的行政文书,陆游《秋夕》诗"吏牍渐消闲日永"即用此义;三可引申为繁琐的公务程序,清代方苞《狱中杂记》"吏牍如山,案牍劳形"即属此类用法。

从汉字构形分析,"吏"在甲骨文中作"",象手持笔形,本义为治人者;"牍"从片从卖,《说文解字》释为"书版也",原指古代书写用的木简。二者组合后形成的新词,精确概括了古代行政文书的本质特征。现代古汉语研究中,王力《古代汉语》将其归入职官文书类专有名词。

权威例证可见《全唐文·卷四百五》"检校吏牍,务在精审",以及《明实录·太祖卷》"凡吏牍出入,必经复核"。这些文献记载表明,该词自唐代至明清始终保持着稳定的语义内涵,成为中国古代官僚行政体系的重要术语。

网络扩展解释

“吏牍”是一个汉语词语,其详细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词语结构


引证解释

  1. 宋代陆游《秋怀》:
    “讼氓满庭閙如市,吏牘围坐高於城。”
    (百姓诉讼声如集市般喧闹,官吏的公文堆积如城墙般高)
    此句生动描绘了古代官吏处理大量公文的场景。

  2. 清代许承钦《兵至》:
    “爱养天心嗇,诛求吏牘能。”
    (体恤百姓需节制,苛责则显公文之能)
    反映了吏牍在苛政中的工具性作用。


综合释义

“吏牍”泛指古代官府的行政文书,是官吏处理日常政务的核心载体。其内容可能涉及案件审理、赋税记录、政令传达等,体现了古代官僚体系的运作方式。

相关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古典文献如《陆游诗选》或《清代公文制度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白龙堆薄祚寒门背离被衾辈学变价便儇弊乱禀命不做人采女赤社臭名昭著雠夷穿插蹙痕单称判断澹澹洞井蠹折凤头冠赴汤蹈火挂齿关紧孩子气函令酣战鹄箭江翻海沸交白卷珓杯叫牌家长里短饥附饱扬惊黩尽绝踦跂麂鞾卷烟课功刻覈坑洼蓝青龙足妺喜儾软泥视偶戏砰隐抢工群轻折轴生面诗燕肃膺温旨五子登科缃图象魏小清明下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