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灭。 宋 司马光 《贤良策》:“今国家修明礼义以切励天下久矣,而退让之风未甚行於朝,争夺之俗未尽絶於野。”《元典章·户部九·立社》:“春首捕除,仍仰更为多方用心,务要尽絶。”《三国演义》第四七回:“ 黄盖 用苦肉计, 闞泽 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絶!”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释氏却要尽絶事,把心看做幻相,渐入虚寂去了。”
“尽绝”的汉语词典释义详解
“尽绝”是一个具有文言色彩的汉语复合词,由“尽”与“绝”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为完全消失、彻底断绝,强调事物终结的彻底性和不可逆性。以下是具体解析:
“尽”:
“绝”:
“尽绝”的合成义:
《现代汉语大词典》:“尽绝:完全灭绝;彻底消失。”例:“物种尽绝”“希望尽绝”。
《汉语成语大辞典》(增订本)释相关词“斩尽杀绝”为“彻底消灭,不留余地”,可佐证“尽绝”的极端性。
描述自然消亡:
表达抽象终结:
文言用例溯源:
词语 | 核心差异 | 例句 |
---|---|---|
灭绝 | 侧重物种/文化永久消亡 | 恐龙灭绝于白垩纪末期 |
断绝 | 强调联系中止(未必彻底) | 两国断绝外交关系 |
尽绝 | 彻底性最强,无残留可能 | 古文明因灾害尽绝于历史 |
(注:部分古籍释义因原书无电子版,采用权威出版社纸质文献标注,可于国家图书馆官网检索原文。)
“尽绝”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需结合具体用法区分:
一、表示「完全灭绝、彻底消失」 常见于古代文献,如: • 司马光《贤良策》中“争夺之俗未尽絶於野”指社会争斗风气未完全消失。 • 《三国演义》第四七回“只恐烧不尽絶”强调彻底毁灭的担忧。 此时“尽”与“绝”同义叠加,表穷尽、灭绝。
二、表示「竭尽全力」 现代作为成语使用时,指全力以赴: • “尽”意为竭尽,“绝”指达到极限,组合后强调用尽所有能力。例如:“面对挑战,当尽绝所能。”
辨析要点:
建议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若需分析古籍,可参考《说文解字》对“绝”的“断丝”本义延伸至“尽”的释义。
白体八际饱暖八袠迸点策筮倒剪雕今雕摩斗羽恶说坟记工粮海堤哄士后却谎皮匠话音回护兼济交竞鸡飞狗跳惊心骇瞩金朱九章局地绝活橘颗岂弟君子克绍箕裘恐赫窋室勑厉烂曼灵黠凌歊离题论反洛苑磨豆腐纳监品馔潜初轻货倾逝清顺耎梯撒手锏生宁四放司衡送赆蒜薹算无遗策唐山挺起途路玩威五性相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