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根据地随意猜测。《水浒传》第十五回:“ 晁盖 道:‘小子胡猜,未知合先生意否?’”《快心编三集》第九回:“那时 刘思远 晓得 李绩 女儿受 凌介山 聘定了,方知已前疑他石柳之説,俱是胡猜。”
“胡猜”是一个汉语口语词汇,由“胡”和“猜”两部分构成:
词义解析
使用语境
多用于口语场景,常表达对他人武断推测的不满或调侃,例如:
近义词对比
典型误用提示
需注意与中性词“猜测”区分:“猜测”可含合理成分(如“科学家的猜测”),而“胡猜”必然带有非理性特征。
《胡猜》是一个成语,通常形容人们凭空猜测、胡乱臆断事物的真相或可能性,并没有明确的依据或证据。
成语《胡猜》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胡和猜。
胡的部首是聿,拼音为hú,它有4个笔画。胡字本义为胡人,指那些不属于中原汉族范畴的民族。
猜的部首是犬,拼音为cāi,它有10个笔画。猜本义为猜测、推测。
《胡猜》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孟子》一书。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和思想家,他的言论被后世奉为经典。
孟子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无耻而后能有知,非有知而后能无耻也。夫胡不狂猜?”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不经过一番愚昧无知的阶段,就无法真正拥有知识;只有经历过胡乱猜测的阶段,才能摆脱愚昧。
由此可见,胡猜一词的出自孟子的倡导,意义涵盖了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猜测、推测的必要性。
《胡猜》的繁体字为「胡猜」。
《胡猜》这个成语的古代汉字写法并未发生较大变化,跟现代书写相似。
1. 他对这个问题完全胡猜,毫无根据。
2. 不要只凭空胡猜,要据实分析。
3. 别再胡乱猜测了,快点找到真正的原因。
1. 胡思乱猜
2. 胡言乱语
3. 推测
1. 猜测
2. 猜想
3. 臆测
1. 确凿
2. 分析
3. 证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