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索逋的意思、索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索逋的解释

催讨欠债。 元 刘君锡 《来生债》楔子:“况是家贫窘,门前闻索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果报·守土吏狎妓》:“ 璧成 在南中游狎邪,所携金不足,则贷之 魏 公府,凡数千金,比还,索逋者踵至。” 清 黄景仁 《元日大雪》诗:“昨宵连巷喧索逋,我亦瑟缩羞妻孥。” 叶圣陶 《穷愁》:“每来索逋,輒哀颜谢。”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索逋”是一个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源和用法两个层面解析。从构词角度分析,“索”本义为绳索,引申为“寻求、追讨”,《说文解字》释为“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逋”指逃亡、拖欠,《玉篇》载“逋,亡也,欠也”。二字组合后,“索逋”特指追讨拖欠的债务或捉拿逃亡者,属于古代法律与经济活动中的专业术语。

该词常见于古代文献,如南宋陆游《秋获歌》中“县吏亭长如饿狼,妇女怖死儿童僵,岂知皇天赐丰穰,腐儒卧榻独未忘。卖剑买牛农好岁,乞与齐民追索逋”,生动描绘官吏催缴赋税的场景。现代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或文学创作,如研究明清赋税制度时涉及“索逋”现象。

权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将其释义为“催讨欠负”,《辞源》则注“追捕逃亡者”。近义词包括“追比”(限期追缴)、“催科”(催收赋税)等,反义词则有“蠲免”(免除赋税)。该词的语义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债务关系与司法制度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索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uǒ bū,其核心含义是催讨欠债。以下从词义、用法及演变等方面详细解析:

1.本义解析

2.历史用法与例证

3.综合释义

4.关联词拓展

总结来看,“索逋”生动体现了汉语中通过单字组合表达复杂社会行为的特征,既是经济活动的记录,也折射出历史中的民生百态。

别人正在浏览...

哀矜惩创暗行安贞忭舞裁革蚕室狱刬地成济叨陪末座导行费簟子砥行立名豆腐浆恶生发见反隅飞雨风拥宓妃负急芥蓝裹足不前寒悴耗登骄憨军功跨虹筷箧诳报乐奏两报一刊六耳不传道留下龙兰緑藻马前剑没头脑蒙瞍杪春年湮世远凝定佩觽毗岚剖悉韧干入细沙塠神清神瑞实窒守兼水犀甲松椿逃返天外无軏无遮相思业枭恶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