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催讨欠债。 元 刘君锡 《来生债》楔子:“况是家贫窘,门前闻索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果报·守土吏狎妓》:“ 璧成 在南中游狎邪,所携金不足,则贷之 魏 公府,凡数千金,比还,索逋者踵至。” 清 黄景仁 《元日大雪》诗:“昨宵连巷喧索逋,我亦瑟缩羞妻孥。” 叶圣陶 《穷愁》:“每来索逋,輒哀颜谢。”
“索逋”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suǒ bū,其核心含义是催讨欠债。以下从词义、用法及演变等方面详细解析:
总结来看,“索逋”生动体现了汉语中通过单字组合表达复杂社会行为的特征,既是经济活动的记录,也折射出历史中的民生百态。
《索逋》是一个古代汉字词语,意为寻找并感悟自由的精神。它蕴含了对个人追求自由、独立思考的向往和探索。
《索逋》的部首是「⺮」,拆分成「⺮」和「若」两个部分。它的笔画总共有14画,其中「⺮」部4画、「若」部10画。
《索逋》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它表达了人们追求自由自在、不受束缚的精神追求。
在繁体字中,《索逋》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在古代,汉字《索逋》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但基本结构保持一致。
1. 他在山林间漫无目的地索逋着,追寻内心的自由之路。
2. 这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人通过索逋和奋斗,最终获得了心灵解放。
1. 索求:寻找并追求。
2. 逋逃:逃亡、逃离。
3. 索性:毫不犹豫,毫无顾忌。
1. 寻求
2. 追寻
3. 寻觅
束缚
依赖
囚禁
局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