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理道的意思、理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理道的解释

(1).道理;理法。 汉 徐干 《中论·修本》:“人心莫不有理道,至乎用之则异矣,或用乎己,或用乎人。”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三年四月》:“今陛下还宫已数日,将士直突呼叫,入至殿门,诚为不知理道。” 严复 《论世变之亟》:“ 中国 理道与西法最相似者,曰恕,曰絜矩。”

(2).理政之道。 唐 韩偓 《朝退书怀》诗:“孜孜莫患劳心力,富国安民理道长。”《旧五代史·世袭传二·钱鏐》:“﹝ 钱鏐 ﹞迨於晚岁,方爱人下士,留心理道,数十年间,时甚归美。” 宋 王谠 《唐语林·夙慧》:“ 开元 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

(3).指文章的义理。 唐 白居易 《与元九书》:“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文士轻薄不顾理道,有甚害义者。” 明 李东阳 《送毕验封充淮府册封副使》诗序:“文学足以考据理道,才略足以酬应事变。” 清 梅曾亮 《<太乙舟山房文集>序》:“﹝ 陈公 ﹞为古文学,得於 桐城 姚姬传 先生;扶植理道,宽朴博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理道”一词在汉语中属于较为古雅的词汇,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两个主要义项来理解,并附有权威古籍例证:

1. 治国之道;治理国家的道理与方法

2. 道理;事理

“理道”一词的核心内涵在于“治理的法则”和“事物的道理”。其首要且更经典的用法是指向治国理政的根本原则和方法(义项1),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的核心关切。其次,它也泛指普遍的事理、规律和正确的准则(义项2)。该词多见于古代典籍,尤其在论述政治、哲学思想的文献中。

网络扩展解释

“理道”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综合古籍和文献解释如下:

  1. 道理或理法
    指事物内在的规律、法则或伦理规范。例如:

    • 汉朝徐干在《中论·修本》中提到:“人心莫不有理道,至乎用之则异矣”;
    • 严复在《论世变之亟》中对比中西文化时,认为“中国理道与西法最相似者,曰恕,曰絜矩”。
  2. 理政之道
    特指治理国家的原则或方法。例如:

    • 唐代韩偓《朝退书怀》诗云:“孜孜莫患劳心力,富国安民理道长”;
    • 《旧五代史》记载钱鏐“留心理道,数十年间,时甚归美”。
  3. 文章的义理
    指文学或学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和逻辑结构。例如:

    •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需“多求理道”;
    • 明代李东阳评价文章时提到“文学足以考据理道”。

总结
“理道”一词涵盖哲学、政治、文学三个维度,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核心均围绕“理”的规律性与规范性展开,体现了古代汉语词汇的多义性特点。

别人正在浏览...

八疵百夫白鹤茶白苏奔哀必要产品重逢出夫怠工吊胆提心钉果盘动员令風馳雨驟告讦更适供奉曲闳大怀藴画绢祸适或者说坚甲利兵谫陋轿衣迦真邻陀静尽极且月极亲镌灭絶续爵踊军容使两重撩弄列布礼术历问离酌抹泪揉眼殴駡飘蓬起本穷交榷货攘剔声振屋瓦时蹇拾袭双南曙星嗣膺天狱贴水推信土围子外来词亡归为底闲侦蟹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