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动员令的意思、动员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动员令的解释

[mobilization order] 发动人们参加某项活动或积极投入备战的命令,言辞富有鼓动性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动员令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政府首脑依法发布的,在全国或局部地区调动人力、物力资源以应对紧急状态(如战争、重大灾害)的强制性命令。其核心含义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核心释义

  1. 法律强制性

    动员令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规定,一经发布,相关机构、组织及公民必须依法执行,承担特定国防勤务或物资征用义务。其本质是国家紧急权力的行使,旨在快速集中资源应对危机。

  2. 构成要素解析

    • “动员”:指将国家或社会的潜在力量(军事、经济、人力等)转化为实际应对能力的过程。
    • “令”:体现其作为国家强制指令的属性,区别于普通行政通知。

      例如《现代汉语词典》明确其“特指国家发动群众参加国家建设或战争时发布的命令”。

二、法律特征与分类

  1. 发布主体与程序

    根据中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决定全国总动员/局部动员,国家主席据此发布动员令(《宪法》第六十七条、第八十条)。紧急状态下可由国务院依法先行启动部分动员措施。

  2. 主要类型

    • 武装力量动员令:征召预备役人员转入现役,扩充作战部队。
    • 物资动员令:对民用设施、交通工具、医疗资源实施统一调配。
    • 经济动员令:将工业生产能力转向战时需求,如《国防动员法》规定的“民用资源征用与改造”。

三、历史背景与权威定义

动员令概念源于近代民族国家战争实践。中国最早的成文动员令可追溯至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关于大总统宣告开战的条款。现行定义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为准:“国家为进行战争而采取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的命令”,强调其战争应对的核心功能。


权威参考资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2010年施行)
  2.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动员令是政府或军队发布的正式命令,旨在动员人力、物力以应对特定任务或局势。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动员令指通过权威机构(如政府、军队)发布的通告,要求集中力量共同行动,通常用于战争、重大危机或国家紧急状态。其核心特点是鼓动性和强制性,例如中国宪法规定国家主席可依法发布动员令。

二、核心特征

  1. 发布主体: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或军事部门,如中国需经全国人大或常委会决定后由国家主席签署。
  2. 适用范围:包括全国总动员(全面战争)和局部动员(地区性任务)。
  3. 法律效力:被动员人员及物资必须服从调配,违者可能面临刑事处罚或军法制裁。

三、应用场景

四、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与普通行政命令不同,动员令具有战时属性,需通过法定程序启动,且涉及国家机器全面协调。例如,台湾地区需由“总统”核定、国防部颁布实施。

如需更完整的法律条文或历史案例,可参考权威来源如宪法文本或政府公告。

别人正在浏览...

翺翺宾寮茀禄不如志槎岈趁伴成资聪了寸旬打抢登曜电谢琱盘翻浆发脱偾车膏车秣马寒气何足为奇荒芜魂消魄夺贾阁贱蔑接迹精壮斤斤计较酒舩继袭空疏兰烟离分灵盘吝嫉离缺流霞柳意乱七八遭轮补谋道作舍暮景残光南极澎湖列岛旗榜乞匄七件事情尘糗餈其应若响箬包船伞檐圣乡是是非非时夏嗣息四照花探伸饕恶铁勒无穷门无丝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