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遍问。 唐 韩愈 《平淮西碑》:“皇帝歷问于朝,一二臣外,皆曰:‘ 蔡帅 之不廷授,于今五十年。’”
“历问”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解释:
基本释义
拼音:lì wèn
释义:意为“遍问”,即逐一询问或广泛征询。该词源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中的记载:“皇帝歷问于朝,一二臣外,皆曰:‘蔡帅之不廷授,于今五十年。’”
语境与用法
在古代文献中,“历问”多用于描述君主或权威人物广泛征询意见的行为。例如韩愈碑文中,皇帝通过“历问”群臣以决策国事。现代汉语中,此词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引用古文或仿古表达时可见,如造句“成功的经验不一定自己去经历,问路才会不迷路”。
字义解析
现代引申与示例
现代语境中,“历问”可比喻广泛学习或借鉴他人经验,如“快速喝到牛奶,不一定自己养牛,要问要学,才能真有学问”。但需注意,这种用法更偏向文学化表达,日常交流中较少使用。
总结来看,“历问”是一个具有历史语境的词汇,主要强调广泛征询或逐一探求,其核心含义可通过古文例证和字义拆分清晰呈现。
历问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意为详细询问、追问事情的来龙去脉、经历、原因等。
历问的部首是⽂,总笔画数为13划。其中,左边的部分是由⿰方罙组成,右边是由⿱⽀贝构成。
历问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汉字,形声字,字形表意,并通过上下文衍生出相应的意义。
繁体字“歷問”,在繁体字书写中,保留了原本的整体结构和字形。
在古代,历问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秦代的写法可能是“厤問”,而汉朝的写法则可能是“歴問”。
1. 我们需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的历问,才能找到解决办法。
2. 他历问了许多人,终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3. 在审讯中,警察对嫌疑人进行了连续的历问。
1. 历经:经历种种,一路走来。
2. 历史:过去的事件和事物的记载和研究。
3. 问询:询问、打听。
追问、追查、盘问、追究
回避、回顾、纵容、放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