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言伶牙利齿。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 谢絳 , 吴 人,雅秀有词藻。 景祐 中,知制誥,然轻黠利唇吻,人罕测其心。”
“利唇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lì chún wěn,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指口齿伶俐、能言善辩,形容人言辞敏捷、善于表达。该词常带有中性或略带贬义的色彩,暗示说话者可能通过巧妙的言辞达到特定目的。
核心释义
字面意为“嘴唇和口舌锋利”,引申为擅长用语言技巧影响他人。例如《儒林公议》中描述谢绛“轻黠利唇吻”,即指他言辞机敏却暗藏心机。
使用场景
多用于形容两类人:
近义词与反义词
宋代《儒林公议》记载:“谢绛……轻黠利唇吻,人罕测其心”,生动展现了该词形容“言辞机敏却难以捉摸”的用法。
(注:不同文献对词义的侧重略有差异,可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利唇吻》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巧妙地思考、选择合适的措辞。它由“利唇”和“吻”两个词组成。
“利唇”意指善于运用口才、辩论时能言善辩;“吻”则指触碰、接触,这里引申为接触到人心、触动人心。
这个成语来源于《荀子·劝学》:“故圣人之学,唯利是听,唯利是思,唯利是假,唯利是破。”这句话意味着在进行辩论时,应当善于利用言辞去触动人心,从而达到有力的论证效果。
《利唇吻》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口”和“合”,其中“口”是部首,表示与口有关。据此可以猜测这个词与言辞、口才相关。至于笔画,整个词一共由13个笔画构成。
《利唇吻》这个词的繁体字是「利唇吻」,其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并无太大变化。
1. 这位演讲者利唇吻舌,让人们深受启发。
2. 在辩论中,他以利唇吻来说服了对手。
组词:唇红齿白、利剑出鞘、利令智昏。
近义词:巧言令色、巧舌如簧。
反义词:笨口拙舌、哑口无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