坩子土的意思、坩子土的详细解释
坩子土的解释
方言。瓷土。
词语分解
- 坩的解释 坩 ā 〔坩埚〕用来熔化金属或其它物质的器皿,多用陶土或白金制成,能耐高热。 盛物的陶器、瓦锅。 笔画数:; 部首:土;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坩子土”是一种常用于陶瓷制作的粘土类原料,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地区。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成分
坩子土是方言中对瓷土或高岭土的称呼。其矿物组成以高岭土为主,并含有石英等成分,是北方制瓷的重要原料。
2.物理与化学性质
- 物理性质:可塑性为80-95%,收缩性约10%,耐火度高达1600℃。
- 化学成分:氧化铝(25-30%)、氧化硅(53-60%)、氧化钾/钠(0.2-0.8%),含铁量约1.2-2%。这些特性使其适合烧制瓷器。
3.历史与应用
自新石器时代的大汶口文化晚期,坩子土已被用于制作硬质白陶、印纹硬陶,后续还用于原始瓷和瓷器。耀州窑等北方窑口曾广泛使用这种原料。
4.别名与地域性
坩子土在不同地区有“碱子土”“甘子土”“坩土”等别称。因其高岭土特性,北方方言中常直接称其为瓷土。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窑口或现代应用,可参考陶瓷专业资料或历史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坩子土是指一种由凿掘过的坑洞中所获取的黏土。根据拆分部首和笔画的信息,可以知道“坩子土”的构成部分。其中,“坩”字的拆分部首为土,而“子”字的拆分部首为子。在拆分笔画方面,“坩”字共有7笔,而“子”字共有3笔。
“坩子土”的来源与古代建筑工程有关。在古代,人们常常需要进行建筑工程,而建筑基础一般需要挖掘土壤。这些挖掘出来的坑洞中所得到的黏土就是坩子土。在古代,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人们用手工工具进行挖掘。因此,挖掘出来的黏土常常不甚均匀,呈现出不规则的形状,这也是“坩子土”得名的原因。
关于“坩子土”的繁体字写法,一般使用“坩仔土”来表示。在这种写法中,“仔”字替代了简体字中的“子”字,但其含义和用法并无区别。
古时候,“坩子土”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有所差异。历史上,字形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古代的汉字写法中,“坩子土”可能有一些小的差异。具体的写法和字形变化,需要通过研究古代文献和古代文字的演变来了解。
以下是一些关于“坩子土”的例句:
1. 庄稼地里的坑洞中又发现了大量的坩子土。
2. 在修建房屋的过程中,我们挖掘了许多坩子土。
至于组词、近义词以及反义词方面,由于“坩子土”是一个专有名词,其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的范围相对有限。在这个特定的领域内,关键词可能包括土壤、黏土、挖掘、建筑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坩子土”并无近义词或反义词。
希望这些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