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称“ 土偶人 ”、“ 土禺人 ”、“ 土耦人 ”。泥塑的人像。《战国策·齐策三》:“今者臣来过於 淄 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史记·孟尝君列传》:“今旦 代 ( 苏代 )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 司马贞 索隐:“禺音偶,又音寓。谓以土木为之偶,类於人也。 苏代 以土偶比 涇阳君 ,木偶比 孟尝君 也。” 汉 刘向 《说苑·正谏》:“见一土耦人,方与木梗人语。”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 龙阳 宋朝 ,犹土偶之冠夜光; 籍孺 董 邓 ,犹锦紈之裹尘埃也。”《朱子全书》卷二:“然所谓涵养工夫,亦非是闭眉合眼如土偶人,然后谓之涵养也。”
(2).泥塑的神像。《南史·萧猷传》:“当此时,庙中请祈无验。十餘日,乃见侍卫土偶皆泥湿如汗者。” 宋 陆游 《秋社》诗:“不须諛土偶,正可倚天公。” 清 许缵曾 《睢阳行》:“中丞飞檄榜通衢,沉其土偶庐其居。”
“土偶”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土偶”既可指传统泥塑像、日本古代陶器,也可作为特定语境下的网络梗。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其含义。
土偶是指用土质或陶土制作的一种小型雕像,常见于古代文明遗址中。该词的拆分部首为土(tǔ)和兀(wù),共有9个笔画。
土偶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原始社会人类创造的一种工艺品。它具有浓厚的民俗和神秘色彩,常被用作祭祀或仪式的器物。
繁体字里,土偶的写法为「壸偶」。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土偶的写法为「土俱」。
1. 考古学家在这个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土偶,这些小雕像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2. 这个博物馆收藏了许多古代土偶,它们是我们了解古文化的重要窗口。
土塑、土雕、陶俑、陶像
土塑、陶俑
真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