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土偶的意思、土偶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土偶的解释

(1).亦称“ 土偶人 ”、“ 土禺人 ”、“ 土耦人 ”。泥塑的人像。《战国策·齐策三》:“今者臣来过於 淄 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史记·孟尝君列传》:“今旦 代 ( 苏代 )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 司马贞 索隐:“禺音偶,又音寓。谓以土木为之偶,类於人也。 苏代 以土偶比 涇阳君 ,木偶比 孟尝君 也。” 汉 刘向 《说苑·正谏》:“见一土耦人,方与木梗人语。”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 龙阳 宋朝 ,犹土偶之冠夜光; 籍孺 董 邓 ,犹锦紈之裹尘埃也。”《朱子全书》卷二:“然所谓涵养工夫,亦非是闭眉合眼如土偶人,然后谓之涵养也。”

(2).泥塑的神像。《南史·萧猷传》:“当此时,庙中请祈无验。十餘日,乃见侍卫土偶皆泥湿如汗者。” 宋 陆游 《秋社》诗:“不须諛土偶,正可倚天公。” 清 许缵曾 《睢阳行》:“中丞飞檄榜通衢,沉其土偶庐其居。”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土偶”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传统汉语释义

  1. 泥塑人像或神像
    指用泥土塑造的人形或神像,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战国策》记载“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陆游诗中也有“不须谀土偶”的描述,均指泥塑形象。
    这类土偶多用于祭祀或陪葬,具有宗教或仪式功能,如《南史》提到土偶被用于庙宇供奉。

二、日本绳纹时代文化遗物

  1. 日本考古学术语
    指日本绳纹时代(约公元前1.4万年-公元前300年)的陶制人形器物,多为女性形象,躯体扁平、表情质朴,可能与生殖崇拜或宗教仪式相关。此类土偶集中分布于日本东部,是研究原始社会文化的重要文物。

三、网络流行语

  1. 对综艺节目的调侃称呼
    2018年因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热播,网友戏称其为“土偶”,意为“土味偶像”。这一称呼源于节目被部分观众认为制作粗糙、选手造型不够时尚,带有吐槽性质。尽管是“黑称”,但粉丝仍以“土偶女孩”自称,形成独特的网络文化现象。

“土偶”既可指传统泥塑像、日本古代陶器,也可作为特定语境下的网络梗。需结合具体背景理解其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土偶

土偶是指用土质或陶土制作的一种小型雕像,常见于古代文明遗址中。该词的拆分部首为土(tǔ)和兀(wù),共有9个笔画。

来源

土偶最早出现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是原始社会人类创造的一种工艺品。它具有浓厚的民俗和神秘色彩,常被用作祭祀或仪式的器物。

繁体

繁体字里,土偶的写法为「壸偶」。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土偶的写法为「土俱」。

例句

1. 考古学家在这个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土偶,这些小雕像为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2. 这个博物馆收藏了许多古代土偶,它们是我们了解古文化的重要窗口。

组词

土塑、土雕、陶俑、陶像

近义词

土塑、陶俑

反义词

真人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