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粮餽 ”。粮食给养。《汉书·伍被传》:“男子疾耕不足於粮餽,女子纺绩不足於盖形。” 颜师古 注:“餽亦馈字也。”《后汉书·坚鐔传》:“一年间道路隔塞,粮馈不至。 鐔 食蔬菜,与士卒共劳苦。” 唐 朱敬则 《论刑狱表》:“粮馈已穷,智勇俱困。”
“粮馈”是由“粮”与“馈”组合而成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与粮食供应、运输相关。以下为具体解析:
基本释义
“粮”指代谷物、食物,如《说文解字》释为“穀也”;“馈”本义为运输或赠送食物,《周礼·天官·玉府》有“共王之馈”的记载。两字结合后,“粮馈”多指军队或官府的粮食运输与供给,例如《汉书·食货志》中“转粮馈饷”即描述战时粮草调配的记载。
词义扩展
在古汉语语境中,“粮馈”可引申为对物资的统筹管理。如唐代李筌《太白阴经》提到“粮馈不继,则军势难支”,强调粮食供应对军事行动的决定性作用。
现代用法
当代语言使用中,“粮馈”一词较为罕见,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学术研究。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军事后勤研究》中,将“粮馈”列为古代战争后勤体系的核心环节。
相关词组
参考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20年版)、中华书局点校本《汉书》。
“粮馈”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粮食供给或给养,常见于历史文献中描述军事或民生相关的粮食储备与供应问题。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粮”指代粮食、谷物,“馈”通“餽”,意为供给、运送。合称“粮馈”即指维持生存所需的粮食供应。例如《汉书·伍被传》记载“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餽”,指农耕不足导致粮食供应匮乏。
历史文献中的使用
字形与异体
古文中亦作“粮餽”,二者通用。颜师古注《汉书》时明确“餽亦馈字也”,说明两字同义。
虽然“粮馈”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可引申为通过粮食进行援助的行为,例如慈善机构对灾区的粮食捐赠。不过需注意,这一用法更多是结合语境的理解,而非古代原义的直接延续。
“粮馈”一词的权威解释应基于古代文献,指代粮食给养,尤其与军事、民生困境相关;现代语境下的扩展用法需结合具体表述判断。如需深入考证,可参考《汉书》《后汉书》等原始文献。
班贺悖异辨眼不整撤销弛拙垂头丧气摧伏大老远点金乏术貂帐抵虫地带董理多鷃蠹政儿夫佛幌祴乐冠辞钴鉧潭寒耕寒蓬撼撞合祭横征花緑头环碧皇帝老子鹄白灰浆火前贱臣降避孑弦净价进深缙绅便览鲙残旷士礼将历精更始留芳闾伍冥迹谬诬姆姆宁集平岁匹植任负山棚神通拾余唾数额顺济探微慰怀效款昔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