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蓬的意思、寒蓬的详细解释
寒蓬的解释
寒天的枯草。 南朝 宋 鲍照 《登大雷岸与妹书》:“寒蓬夕卷,古树云平。” 南朝 梁 刘孝标 《相经序》:“手无春荑之柔,髮有寒蓬之悴。” 南朝 梁 何逊 《学古诗》之三:“季月边秋重,严野散寒蓬。”
词语分解
- 寒的解释 寒 á 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害怕:寒心。 穷困,
- 蓬的解释 蓬 é 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中心黄色,叶似柳叶,子实有毛(亦称“飞蓬”):蓬门。蓬心(“蓬”的心狭窄而弯曲,喻茅塞不通的头脑。谦辞,用以表示自己见识浅陋,蠢笨)。蓬户瓮牗。蓬生麻中(喻在良好的生长
专业解析
"寒蓬"是汉语中具有文学意象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与语用角度解析:
一、词语结构分析
"寒"为形容词性语素,本义指气温低,《说文解字》释为"冻也"(来源:《说文解字》卷七),引申可表萧瑟、孤寂的意境;"蓬"为名词性语素,《尔雅》注"草名,秋枯",特指蓬蒿类植物(来源:《尔雅·释草》)。二字组合构成偏正结构,字面即"寒冷中的蓬草"。
二、语义演变脉络
- 本义:指秋冬季节枯萎的蓬草,如《汉语大词典》载"寒天的蓬草",强调植物的自然属性(来源:《汉语大词典》1997年版);
- 引申义:衍生出三重文学意象:
- 漂泊无依的象征,如鲍照《芜城赋》"孤蓬自振,惊沙坐飞"
- 时序变迁的载体,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常喻季节更替"(来源:商务印书馆《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 身世飘零的隐喻,参考《唐诗鉴赏辞典》对李商隐"转蓬"意象的解析。
三、权威典籍应用
该词高频见于《全唐诗》《宋词选》等典籍,如王昌龄"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中"寒蓬"既写实景,又暗含戍边艰辛(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全唐诗》校注本)。《文心雕龙·物色篇》更从理论层面阐释此类植物意象的抒情功能。
网络扩展解释
“寒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寒天的枯草,常用于古代诗文描写萧瑟的秋冬季景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词义
- 字面解释:“寒”指寒冷季节,“蓬”为蓬草(一种枯后根断、随风滚动的野草),组合后指秋冬寒冷时节干枯的蓬草,象征荒凉、孤寂的意境。
2.文学出处与用法
- 南朝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寒蓬夕卷,古树云平”,描绘黄昏时枯草被风卷起、古树与云齐平的苍茫景象,强化了旅途的艰辛与萧索感。
- 其他用例:如南朝刘孝标《相经序》以“寒蓬”形容憔悴发丝,何逊《学古诗》用其渲染边地秋寒,均借枯草意象表达寂寥、凄清之情。
3.文学意义
- 该词通过自然物象的衰败(枯草)与气候特征(寒冷)结合,成为古典文学中典型的意象符号,常用于烘托离别、漂泊或时光流逝的感伤氛围。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登大雷岸与妹书》等南朝作品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挨风缉缝被襆倍心侧入谄顺宠要寸禀淡远达训丁步地坪端崖敦睦邦交风格风树之感负鄙敷华概述根前弓子横越花面环城还可以胡戏艰深积德累善沮尼橘洲可足浑粮库离经断句零珠碎玉鸾双沦放没三思名教睦爱扒犁偏门平均主义辟彊园球星啓祖屈居攘诟税名水银耸听酸桶所当无敌爣阆塘埝同休握云拿雾武教相后逍遥自得泄然戏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