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子·天运》:“夫鵠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后以“鵠白”形容洁白。 宋 黄庭坚 《求范子默染鸦青纸》诗之一:“极知鵠白非新得,谩染鸦青袭旧书。”
“鹄白”是一个源自《庄子》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说明:
基本含义
该词本义指洁白,源自《庄子·天运》的典故:“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庄子以天鹅(鹄)无需每日洗浴即自然洁白,乌鸦无需染色即自然乌黑,比喻事物本质无需刻意修饰。
引申用法
读音与结构
拼音为hú bái,由“鹄”(天鹅)与“白”(颜色)组合而成,属于偏正结构的合成词。
使用建议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书面语,日常口语中较少见。需注意区分其主流含义(洁白)与少数文献中的特殊引申义(如空洞言辞),避免混淆。
若需进一步了解不同语境下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庄子》原文或宋代诗词作品。
《鹄白》是指鸣鸟的鸣声,也用来形容人说话清晰、发音准确。
《鹄白》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的部首是鸟(鳥),右边的部首是白(白)。该词共有14个笔画。
《鹄白》最早出现在《楚辞·离骚》这一篇名篇之中。其中有句话描述了白堤的美景,包括了鸟类的和鸣之声,所以产生了这个词。
《鹄白》的繁体字为「鵠白」。
古时候,《鹄白》的写法和现代略有不同,其中鹄的写法为「鵠」,白的写法为「白」。
他的演讲真是鹄白动听,让人印象深刻。
鹄声(鸣鸟的声音)
鹄立(鸟儿独立站立的姿态)
白说(言辞清晰准确的说法)
白话(清晰准确的口语)
鹄鸣、声正
腔调、口齿不清、含糊不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