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薪刍的意思、薪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薪刍的解释

薪柴和牧草。《吴子·料敌》:“军资既竭,薪芻既寡,天多阴雨,欲掠无所。” 宋 王安石 《与马运判书》:“私窃度之,京师兵食宜窘,薪芻百穀之价亦必踊。” 清 唐孙华 《厮养儿》诗:“南人养儿鬻旗下,朝刈薪芻夜餵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薪刍是汉语中的复合词,由“薪”和“刍”两个单字组成,其核心含义指代柴草与饲料,特指古代用于军事后勤或日常生活的燃料与牲畜草料。以下从词义、文献用例及权威来源角度分述:


一、字义解析

  1. 本义为木柴,泛指可作燃料的草木。《说文解字》释:“薪,荛也。从艸,新声。” 引申为砍伐柴火的动作,后固定指代燃料。

  2. 本义为割草,亦指饲喂牲畜的草料。《说文解字》载:“刍,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 后专指干草、饲草。

复合义:

“薪刍”合并后,涵盖燃料与牲畜饲料两类物资,常见于古代军事、税赋及民生语境,强调基础物资的供应。


二、文献用例与历史语境

  1. 军事后勤用途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臣无薪刍。” 此处指军队缺乏粮草与燃料,凸显其战略重要性。

  2. 税赋征收对象

    《汉书·食货志》记:“车骑马乏,县官钱少,买马难得,乃著令,令封君以下至三百石以上吏,以差出牝马天下亭,亭有畜牸马,岁课息。”其中“薪刍”为地方向官府缴纳的物资之一。

  3. 民生日常需求

    宋代《梦溪笔谈》提及:“薪刍之物,日用所急。” 反映柴草饲料在百姓生活中的必需性。


三、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柴草和饲料。泛指燃料、饲草等物资。”

  2. 《古代汉语词典》

    注:“薪,柴火;刍,喂牲口的草。合指军需或日常所需的柴草饲料。”


四、语义演变与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薪刍”因生活形态变迁而罕用,但仍在历史文献研究、古文阅读中出现。其概念可对应现代“燃料”“草料”等词,但需注意语境的历史性。


参考文献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
  2.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
  3.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4. 沈括《梦溪笔谈》(上海古籍出版社)
  5.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6.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薪刍”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及用法:

一、字面含义:薪柴和牧草

  1. 基本解释
    指实际的柴火和牲畜饲料,常用于古代文献中描述物资匮乏或军需储备。例如:

    • 《吴子·料敌》提到“薪芻既寡”,形容战时物资短缺。
    • 王安石在书信中用“薪芻百穀之价亦必踊”反映物价上涨。
  2. 使用场景
    多用于历史、军事或经济类文本,强调物资供给问题,如军队后勤、民生经济等。


二、比喻含义:微薄的报酬

  1. 基本解释
    作为成语时,“薪”指工资,“刍”指牲畜饲料,合起来比喻收入微薄。例如形容低薪工作或待遇不公。

  2. 使用场景
    常见于文学或口语中,带有贬义色彩,用于批评薪酬不合理或生活拮据的情况。


三、历史出处与扩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不同语境下的具体用例,可参考《吴子》《王安石文集》等古籍或权威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蚂蚁杯珓背军传番翠妫骀背鹤发獃相荡骇斗促织風謡附塞格调估校孩咍汗腺红日三竿徽钦活埋简珠饥敝进如笄女九仙寄物峻法军阶科子恋班联绵字凌晷离相平等蛮珍海错镆鋣南监本赧颜汗下俳体牌尾洽览谦和顦悴起驾卿寺屈致柔复汝器善言暖于布帛射蛟设容霜营树条四禅天讨好特立天浆童土通用化弯路骛新响彻云际衔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