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骈体文。 宋 洪迈 《容斋续笔·龙筋凤髓判》:“百判纯是当时文格,金类俳体,但知堆垛故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以 昌黎 之崛强,宜鄙俳体矣。”
(2).即俳谐体。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作启事遗友生》:“ 孔 大夫 嗣宗 为浙漕,戏作启事以遗 洛中 友生……凡数百言,深得俳体。” 清 赵翼 有《戏为俳体遣闲》诗。
“俳体”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概念,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指注重对偶工整、声律和谐的文体形式,属于骈文体系。其特点包括:
指以诙谐幽默为特色的文学体裁,常见于游戏笔墨或讽刺作品:
需注意“俳体”与“俳优”(古代滑稽戏演员)的区别,后者指表演者而非文体。六朝至唐宋时期,俳体在文人创作中较为流行,但因过于追求形式常被批评内容空洞。
(主要综合来源:、2、3、5、7、10)
《俳体》指的是一种日本的文学体裁,也是日本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流行形式。它起源于16世纪,是一种类似于短诗的文学形式,通常有17个音节组成的三行,其中第一行有5个音节,第二行有7个音节,第三行又有5个音节。
《俳体》的拆分部首为亻(人)和亻(人),共包含9个笔画。
《俳体》一词的来源是日本文化内部的一个专有名词,没有确切的来源或渊源可考。它是由日本的文化学者和文学家在对日本古代文学进行研究时创造的一个术语。
《俳体》的繁体字为「俳體」。
《俳体》的古时候汉字写法没有确切的资料可考。
例句1:他的诗歌以俳风为主,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喜爱。
例句2:这首俳体诗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细腻。
《俳体》没有其他的组词形式。
《俳体》的近义词没有确切的替代词,因为它是一个特定的文学体裁。
《俳体》的反义词没有确切的反义词,因为它是一个特定的文学体裁。
帮套闭熄跛鼈千里骋迹成头臣门如市筹幄垂涎三尺纯粹假言推理淳言蹴踏单立刀碪雕焕豆脯访恤凡佞丰亨豫大封兽福寿敷训鬼笑黄梨呼啸甲冠天下绛帕头交游经綫今生趄避枯骨税老天隔不了一层纸列侍历堦緑寳石溟漠冥栖牌示疲怨迫窄破绽百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轻津启证儒席散别山不厌高申咏霜鼙恕直胎藉糖舌蜜口天疮通汗头等外郎效死输忠霞绕瞎三话四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