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敝的意思、饥敝的详细解释
饥敝的解释
飢饿疲敝。《后汉书·庞参传》:“夫拓境不寧,无益於彊;多田不耕,何救飢敝!”
词语分解
- 饥的解释 饥 (飢②饑) ī 饿:饥饿。饥民。饥驱(旧指为衣食而奔走)。饥餐渴饮。饥寒交迫。饥不择食(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细加选择)。画饼充饥。 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饥荒。饥馑(灾荒)。 饿饱 笔画数:;
- 敝的解释 敝 ì 破旧,坏:敝旧。敝俗。敝衣。敝屣。敝帚自珍。 谦辞,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敝人(我)。敝姓。敝处。敝校。敝国。 笔画数:; 部首:攵;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饥敝"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饥”和“敝”两个语素构成,主要形容因饥饿、困苦而导致的身体衰弱、疲惫不堪的状态。其详细释义如下:
-
核心含义:
- 饥 (jī):本义指粮食歉收或缺乏,引申为饥饿。《说文解字》:“饥,饿也。”(《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2卷,第137页)。
- 敝 (bì):本义指衣服破旧,引申为破败、衰败、疲惫。《说文解字》:“敝,一曰败衣。”(《汉语大词典》,第6卷,第1082页)。在此语境中,“敝”主要指(身体或精神)因困苦而疲惫、衰败。
- 合义:“饥敝”指因饥饿和困苦而导致的极度疲惫、衰弱、困顿的状态。它描绘的不仅是生理上的饥饿感,更强调长期缺乏食物和处于艰难环境所造成的身心憔悴、精力耗尽的整体困境。
-
具体解释与语境:
- 这个词常用于描述长期经历灾荒、战乱、劳役或贫困的人群的整体状态。
- 它强调饥饿是导致身体衰败、精神萎靡、丧失活力的主要原因,其结果是一种全面的“敝”(破败、疲惫)。
- 在古籍中,常与“疲敝”、“羸弱”、“困顿”等词义相近或并用,形容军队、百姓或行旅之人在艰难处境下的惨状。
-
使用示例(古籍):
- 例如在描述战争或灾荒后的场景时,可能会说:“连年征战,士卒饥敝。” 意指士兵们因长期作战、补给困难而饥饿疲惫,战斗力严重下降。
- 又如:“大旱三载,百姓饥敝,流离失所。” 指百姓因长期干旱饥饿而身体衰弱,无法维持生计,被迫逃亡。
-
现代辞书收录情况:
- “饥敝”作为一个固定复合词,在现代常用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中并未单独收录为词条。其含义需要从构成它的单字“饥”和“敝”的本义及引申义,并结合古籍中的使用实例来理解。它属于历史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其含义多被“饥寒交迫”、“饥疲不堪”、“困顿不堪”等现代词语所替代或涵盖。
“饥敝”意指因饥饿困苦而导致的身体极度衰弱、精神疲惫、整体状态衰败困顿。它是一个典型的古汉语词汇,生动地描绘了饥饿对人造成的毁灭性影响,常见于描述灾荒、战乱等极端困难时期人群的悲惨境况。理解此词需结合“饥”(饥饿)与“敝”(衰败疲惫)的双重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
“饥敝”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于形容因饥饿和贫困导致的疲惫状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饥敝”由“饥”和“敝”两个词组成:
- 饥:指饥饿、缺乏食物;
- 敝:原意为破旧、衰败,引申为疲敝、困乏()。
组合后表示因长期饥饿与贫困而身心俱疲的状态,常用来描述个人或群体生活极度困苦()。
二、使用场景
- 描述生存困境:如“饥敝的灾民流离失所”,强调物质匮乏的艰难处境。
- 指代经济衰败:用于形容地区或国家因资源不足导致的经济萧条,例如《后汉书·庞参传》中的“多田不耕,何救饥敝!”()。
三、历史渊源
该词最早见于《汉书·王莽传》,后《后汉书》等史书也多次引用,多与天灾、战乱导致的民生问题相关()。
四、扩展说明
- 近义词:饥馑、困敝。
- 反义词:丰衣足食、国泰民安。
需注意,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饥敝”,更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来源,可参考查字典、汉典等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滮滮长寐惩责粗粗咧咧大和绘黛耜电压表雕车雕灭堕地繁沸凤采浮累俘卤辅仁贯穿融会广武叹光银子观机而动顾虎头过词故事片红蝙蝠后肢驾服佳木践跻骄奢积沉劫夺饥乏罽衣聚口考贡柯烂棋垦复苛切口诵心维宽忍力心鸣鶪米色魔术师拏子内宅赔还品概阙竦奢奓视听饰智桃腮柳眼讨征童恋吴酸骛扬象局乡任鲜冶闲云孤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