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特立的意思、特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特立的解释

(1).谓有坚定的志向和操守。《礼记·儒行》:“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其特立有如此者。”《东观汉记·周泽传》:“少修高节,耿介特立。” 宋 欧阳修 《<苏氏文集>序》:“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不醉反耻》:“圣王重特立之人,而远苟同之士。”

(2).独立;挺立。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渐臺临池,层曲九成,屹然特立,的尔殊形。”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北城上有 齐斗楼 ,超出羣榭,孤高特立。” 唐 柳宗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清 陈恭尹 《南海神祠古木绵花歌》:“挺生奇树号木绵,特立南州持絳节。”

(3).孤立。 明 张煌言 《上监国启》:“万里孤踪,一军特立。”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孤孑特立,无从考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特立”在汉语词典中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特立”指人具有突出的品格或行事风格,强调独立不依附的处世态度。《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有坚定的志向和操守,不随波逐流”。该词常用于形容个体在群体中保持独特立场或高尚品德,如“特立独行”。

二、出处与语义演变 “特立”最早见于《礼记·儒行》:“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特立有如此者。”此处指儒者庄重自持的仪态。后世语义逐渐扩展,如唐代韩愈《伯夷颂》中“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强调坚持道义的精神内核。

三、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特立”多作形容词或动词,如“特立品格”“特立于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注明其适用语境包括文学评价、人物描写等正式表达,含褒义色彩。近义词有“卓尔不群”“鹤立鸡群”,反义词为“随俗沉浮”“人云亦云”。

网络扩展解释

“特立”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核心含义

  1. 坚定的志向与操守
    指人在道德或信念上坚定不移,不为外界所动摇。如《礼记·儒行》提到“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强调儒者的特立品格。宋代欧阳修也曾用“特立之士”形容坚守原则的人。

  2. 独立、挺立
    形容人或物在姿态或精神上的独立性,例如“松柏特立于风雪中”。现代常与“独行”连用为成语“特立独行”,指思想或行为不随波逐流。

  3. 孤立(古义)
    古文中有“孤立无援”的用法,如《东观汉记》描述周泽“耿介特立”,隐含与世俗疏离之意。


二、用法与示例


三、来源说明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文献(如《礼记》)、权威词典(如汉典、查字典)及现代用例。如需更完整的古文例句或历史演变,可参考《儒行篇》《苏氏文集序》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弟八宝菜扳跻被旱避迹违心闭歇承顺炊具春满从正粗株大叶黨然当腰调值丁香竹低仰断断续续凤舞龙飞陔余桂髓椒浆珪瓒和吟后腰魂飞魄扬火寸火阳交叉火力穽渊狙犷酷霜纍犯两清离抱沦坳罗胜囊封泙泙贫羸千金堰乳畜瑞应泉扫愁帚山岩申恨沈名诗料始终不渝疏宕疏缓水涝树影桃花盐贴钞涕唾铜锣蛙鸣鸱叫霞楼祥穟翔踊笑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