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南监本的意思、南监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南监本的解释

明 南京 国子监刊行的版本。 钱基博 《版本通义·历史》:“至 明 洪武 时,取天下书板入之 南京 。此板遂入国子监,世遂称为南监本( 归安 陆心源 存斋 《仪顾堂续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南监本指中国明代由南京国子监刻印的书籍版本,是明代官方出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含义与特征如下:

一、定义与历史渊源

南监本即“南京国子监刻本”的简称。明代在南京与北京分设国子监(最高学府兼出版机构),南京国子监承接了南宋以来江南地区的刻书传统,利用其所藏宋元旧版并主持新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官刻本体系。其刻书活动贯穿整个明代,尤以嘉靖、万历年间为盛。

二、版本特征

  1. 底本精良:南监常以宋元旧版为底本进行修补或翻刻,如著名的“二十一史”即以宋元旧版汇印,部分保留了早期版本的文本面貌。
  2. 校勘严谨:作为官方机构,南监本注重校雠,常由学者主持,如祭酒(校长)亲自负责,故文本质量较高。
  3. 版式风格:多为白口、单鱼尾,字体早期仿宋,后期渐趋方整(匠体),用纸以白棉纸为主,开本宏阔,体现官刻气度。

三、历史价值与影响

  1. 文化传承:南监本大量补刻、重印经史典籍,尤其在保存正史文献方面贡献卓著,如《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等成为清代武英殿本的底本来源之一。
  2. 版本学意义:其修补旧版的做法虽使部分宋元版原貌渐失,但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版本递修链证据,是研究古籍流传的关键实物。
  3. 学术权威性:因出自官方且校勘精审,南监本长期被士林推崇,清代学者仍将其视为善本参考,如顾炎武《日知录》曾引证南监本《旧唐书》。

四、与北监本的区别

南监本多基于江南刻书资源,风格更近宋元遗风;而北京国子监刻本(北监本)多翻刻南监本,且后期部分版本校勘稍逊,纸质亦较粗糙,故藏书家历来更重南监。


参考文献来源:

  1.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中华书局)
  2. 李致忠《中国古籍版本学》(紫禁城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南监本”的详细解释如下:

定义与背景

南监本是明代南京国子监刻印的书籍版本,与北京国子监的“北监本”并称。其名称源于明代两京制度,南京国子监(南雍)作为官方出版机构,负责刊行经史等重要典籍。

历史沿革

  1. 起源时间:南监本的刊印始于明世宗嘉靖十一年(1532年),完成了《二十一史》的修订刻印,其中包括《后汉书》等史书。
  2. 版本来源:明太祖洪武年间,朝廷将各地书板集中至南京国子监,整合宋、元旧版并补刻新板,形成南监本的基础。

特点

与北监本的区别

南监本与北监本同为明代官方版本,但存在差异:

  1. 刊行时间:南监本早于北监本,后者始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
  2. 版本质量:南监本多保留宋元旧版原貌,而北监本多为南监本的重刻本,部分版本校勘稍逊。

影响与评价

南监本因版本珍贵、校刻精良,被后世藏书家和学者重视,成为研究明代官刻和版本学的重要对象。

注:部分资料(如)提出“南监本”指书籍被限制在南方传播的说法,但此解释与主流文献不符,可能为讹传。

别人正在浏览...

闇鄙边防部队兵勇擘划不可估量尝试超拜巢栖橙黄除命单音词诞恣断矶恩礼轓车封闭疗法伏息圪垃更迭公差乖僢挂鳞鬼奴火耘见亮教皇尽忠竭力几研开饭勘校客中连封吏用理掾龙象筵马舄濛鸿闹忙疋马前筹琴歌散言碎语上客捎搭奢忲食桉市肆所欢踏犂套种田横客通旧土场秃里杔栌猥欸误书崤陂塈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