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屈致的意思、屈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屈致的解释

委屈招致。《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庶 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唐 白居易 《策林二·尊贤》:“ 孔明 之才非为屈致之士, 刘氏 所以图 蜀 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屈致”是一个汉语复合词,由“屈”和“致”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为通过自我贬抑或谦逊的方式招引他人。根据权威辞书解析:

  1. 词义解析

    • 屈:本义为弯曲身体,引申为屈服、委屈。《汉语大词典》指出,“屈”可表“降低身份以示谦逊”。
    • 致:原指送达、招引,《说文解字》释为“送诣也”,后衍生出“使达到某种结果”的义项。

      组合后,“屈致”强调以谦卑态度主动邀请或招纳他人,隐含对对方的尊重。

  2. 用法与语境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常见于历史文献或正式场合。例如《三国志》中“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指不能以轻慢态度招引贤者。现代汉语中,可用于描述谦逊邀请的行为,如“屈致英才”“屈致嘉宾”。

  3. 权威例证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标注为“古代汉语遗留用法”,释义为“以谦卑姿态招请”,并举例说明其在礼仪场景中的应用。

网络扩展解释

“屈致”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qū zhì,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在不同文献中有具体体现,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详细解释

  1. 字义分解

    • 屈:意为弯曲、屈服,引申为委屈、勉强(如“屈尊”“屈就”)。
    • 致:意为招引、达到(如“招致”“致仕”)。
    • 合起来表示“以不恰当的方式招揽”,隐含对人才的不尊重或轻视。
  2. 语境分析

    • 典型用例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徐庶曰:“此人(诸葛亮)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意为诸葛亮需主动拜访,不可勉强招致,强调对贤才的礼遇。

    • 白居易《策林二·尊贤》中进一步引申,指出孔明之才“非为屈致之士”,说明真正的人才需被尊重而非勉强招纳。

使用场景


关联词汇


“屈致”既指对人才的勉强招揽,也暗含其才能因此受限的后果。这一成语在历史典故中多强调尊重人才的重要性,现代用法则更侧重对人才被埋没现象的批判。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三国志》或白居易相关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鼻鼾如雷不赖材俊疢如疾首单轻倒扁儿道流大群店夥钉子丢落东碰西撞凡口粉刷富煴甘分咍笑寒蝉凄切黑黝黝后襟花工毁落混同狡兔三穴计交吉梦进册浄袜距踊抗魄阚虓胯衫阃范朗榆连第栊槛门到户説蒙瞶怒那欧吐蒲姑乾坼清旻乞士弃忘蓉城柔牷散兵散秩扫锅刮灶深壑神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手作铁木外一首委屈午茶乌鲗西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