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 董其昌 所刻丛帖名。取 南朝 梁 袁昂 《古今书评》“ 钟繇 书意气密丽,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语义。摹刻平生所见 晋 唐 以来法书,共十六卷。初为木刻,后毁于火,重摹刻石。故所传拓本有两种。亦省称“ 戏鸿 ”。 清 周亮工 《题许有介<急就帖>》:“近帖惟《停云》出待詔手勒,故声出《戏鸿》、《鬱冈》上。”
关于“戏鸿堂帖”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戏鸿堂帖”是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编纂的著名书法丛帖,全称《戏鸿堂法帖》。名称来源于南朝梁代袁昂《古今书评》中对钟繇书法的评价:“钟繇书意气密丽,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取“飞鸿戏海”的意境命名。
二、内容与版本
三、历史地位与争议
四、常见误解
需注意与成语“戏鸿堂帖”区分。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戏弄他人才能”的成语,实为误传。该词专指董其昌刻帖,并无贬义用法。
以上内容综合了书法史和文献记载,主要参考权威性较高的来源。
《戏鸿堂帖》是一种古代书法作品,通常用于练习和展示中国书法的技巧。它以戏剧和娱乐的方式书写,常常被用作艺术品和收藏品。
拆分部首:"戈"、"日"、"堂"、"帀"
笔画数:21画
《戏鸿堂帖》一词源于中国文化,最早可追溯到宋代。它通常用于艺术家练习书法技巧和创作,并成为中国传统书法的一种表现形式。
《戏鸿堂帖》的繁体字为《戲鴻堂帖》。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和现代略有不同。例如,《戏鸿堂帖》中的字,"戏"字在古代写作"戲","堂"字在古代写作"堂"。这些字的写法在历史的演变中逐渐改变。
1. 他用《戏鸿堂帖》展示了他出色的书法技巧。
2. 这幅《戏鸿堂帖》真实地展现了艺术家的创作风格。
3. 学习《戏鸿堂帖》可以提高个人的书法水平。
组词:书法作品、练习、展示、艺术品、收藏品、创作、传统书法。
近义词:戏剧书法、娱乐书法。
反义词:严肃书法、正统书法。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