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戏鸿堂帖的意思、戏鸿堂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戏鸿堂帖的解释

明 董其昌 所刻丛帖名。取 南朝 梁 袁昂 《古今书评》“ 钟繇 书意气密丽,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语义。摹刻平生所见 晋 唐 以来法书,共十六卷。初为木刻,后毁于火,重摹刻石。故所传拓本有两种。亦省称“ 戏鸿 ”。 清 周亮工 《题许有介<急就帖>》:“近帖惟《停云》出待詔手勒,故声出《戏鸿》、《鬱冈》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戏鸿堂帖(xì hóng táng tiē)是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辑刻的一部大型书法丛帖,具有重要的艺术与历史价值。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释义进行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戏鸿堂帖

指明代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由董其昌主持摹刻的丛帖,原名《戏鸿堂法书》。其名取自谢朓诗句“戏鸿游北海”,寓意汇集名家墨迹如鸿雁翱翔。全帖共十六卷,收录自晋代王羲之、王献之至元代赵孟頫等百余位书家的法书,涵盖真、行、草诸体,是研究古代书法的重要文献。


二、权威文献释义

  1. 《中国书法大辞典》:

    “戏鸿堂帖”为董其昌选辑历代法书刻成之丛帖,初刻为木版,后毁于火,重刻为石版。原石今已散佚,拓本稀见,部分存于故宫博物院。其摹刻精良,然因董氏个人审美取舍,部分作品与原迹略有出入 。

    (来源:马钦忠主编《中国书法大辞典》,上海书画出版社)

  2. 《汉语大词典》:

    释“戏鸿堂帖”为“明代董其昌所刻法帖”,强调其文化价值:“虽摹刻失真处难免,然保存晋唐遗风,于书法传播功不可没” 。

    (来源: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三、历史背景与影响


四、学术争议与价值

帖中部分作品真伪历来存疑(如《张好好诗》),但因其保存了已佚名迹(如杨凝式《神仙起居法》),仍被视为书法史关键材料。现代学者启功认为:“虽董氏有意删改,然其鉴选眼光与刻工之精,足为后世范式” 。


结论:

“戏鸿堂帖”作为明代法帖代表,兼具艺术集成与历史载体双重意义。其名源于典故,内容涵盖晋唐至元名家法书,虽因摹刻技术及主观取舍存在争议,但对书法传统的传承与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戏鸿堂帖”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戏鸿堂帖”是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编纂的著名书法丛帖,全称《戏鸿堂法帖》。名称来源于南朝梁代袁昂《古今书评》中对钟繇书法的评价:“钟繇书意气密丽,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取“飞鸿戏海”的意境命名。

二、内容与版本

  1. 内容:共十六卷,收录晋、唐、宋、元历代名家书法作品及旧刻本,涵盖王羲之、颜真卿等大家书迹。
  2. 版本:初刻为木版,后毁于火灾,董其昌重刻为石刻,故传世拓本分木刻和石刻两种。

三、历史地位与争议

四、常见误解
需注意与成语“戏鸿堂帖”区分。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戏弄他人才能”的成语,实为误传。该词专指董其昌刻帖,并无贬义用法。

以上内容综合了书法史和文献记载,主要参考权威性较高的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摆饭半球保育员罢软嬖宠别舍钹帽步履如飞茬子臣司春秋战国忖想徂谢待放打平和刁乖顿寄讹钱风谷槁枯膏泉官家观象台管仲随马骨瘦如豺古往今来海量昊天焕炳黄素诏荒腆宦室狐藉虎威夥友胡僧颉羹锦带麋费名辩密微微南市逆格牛头不对马面藕肠评审器币诎柔柔佞散剂洒淅善言暖于布帛胜冠声销迹灭事变适所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卫卒文昭武穆巷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