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槁枯的意思、槁枯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槁枯的解释

[withered] 干枯死亡

详细解释

(1).喻不用于世。 汉 陆贾 《新语·资质》:“德美非不相絶也,才力非不相悬也,彼则槁枯而远弃,此则为宗庙之器者,通与不通亦如是也。” 宁太一 《燕京杂诗》之三:“ 东方 玩世成饥饿, 南郭 仰天似槁枯。”参见“ 槁木死灰 ”。

(2).干枯,枯竭。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且逸个人之情意,使独创之力归于槁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槁枯(gǎo kū)在汉语中属于复合词,由“槁”与“枯”两个同义语素构成,均表示失去生命力后的干涸状态。《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干枯;枯萎”,特指植物因缺水或衰败而失去鲜活形态。例如《荀子·劝学》中“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的“槁”即描述竹木经火烤后的物理性干枯。

从引申义分析,“槁枯”可隐喻事物由盛转衰的过程。汉代王充《论衡·效力》载“草木枯槁,精华竭尽”,此处通过植物生命周期的终结比喻事物发展至衰微阶段。宋代朱熹《朱子语类》中“心如槁木死灰”的表述,则将生理性枯槁延伸至人类精神层面的沉寂状态。

在权威语料库中,“槁枯”的语用特征包含三个维度:①自然现象层面指植物脱水后的物理变化(如《齐民要术》记载的耕作观察);②文学修辞中象征繁华消逝(如《红楼梦》第五回判词对家族命运的暗喻);③哲学语境中表达超脱物欲的精神境界(如《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这种多维度语义使其成为汉语中兼具具象与抽象表意功能的典型词汇。

(参考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王力《古代汉语》,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网络扩展解释

“槁枯”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面与引申两个层面理解:

一、基本含义

  1. 字面意义
    指植物因失去水分或生命力而干瘪、枯萎的状态,如“草木槁枯”。该词由“槁”(干瘪)和“枯”(失去生机)组合而成,强调事物完全丧失活力。

  2. 自然现象延伸
    也可形容其他事物干枯、枯竭的状态,例如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提到的“独创之力归于槁枯”,比喻创造力衰竭。


二、引申含义

  1. 比喻不被世用
    汉代陆贾在《新语·资质》中以“槁枯”比喻人才被弃置不用,与“宗庙之器”(受重用者)形成对比。近代诗人宁太一也以此描述怀才不遇的状态:“南郭仰天似槁枯”。

  2. 形容人的状态
    常用于描写人因疾病、衰老或精神打击而憔悴衰败,如例句中惠特尼“面容憔悴、形容槁枯”,或“骨瘦如柴、形容槁枯”的虚弱形象。


三、相关成语与用法

“槁枯”与成语“槁木死灰”关联密切,后者强调心如枯木、形如死灰的极度消沉状态。使用时需注意语境,多用于书面表达,含较强文学色彩。

别人正在浏览...

卬首信眉掰开揉碎拨号牀头绰有余暇村野匹夫大贤掉罨子刁钻跌踒地名匪朝伊夕佛螺根壮叶茂公礼观光诡曲故墓鼓棹悍妒黄檗宗虎諕灰市饯花劲道警勖决定性烤箱乐职练形理构领异标新鹿麛弥满鸣鍭磨蚁拈毫凭熊擗易曝背千难万险撁索迁幸倾沦青鸟氏全丁三尺布神风圣齑识致枢极殊指斯巴达克同盟宋玉条汇鶗鴂外委帷床巫山十二峯谢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