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泉。 北齐 颜之推 《神仙》诗:“朝游采琼实,夕宴酌膏泉。”
膏泉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古语词,其核心含义指甘美如膏的泉水,多用于形容水质清冽、滋味醇厚的天然水源。该词由“膏”与“泉”复合构成:“膏”本义为油脂,引申指润泽、丰美之物,《说文解字》释“膏”为“肥也,从肉高声”;“泉”即地下水涌出地表形成的流水,《尔雅》称“滥泉正出,沃泉县出,氿泉穴出”,二者组合后特指具有滋养特性的泉水。
从文献用例看,“膏泉”一词最早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其中描述某地“有泉涌出,味甘如膏,土人谓之膏泉”,强调其口感特征。唐代白居易《题牛相公归仁里宅新成小滩》诗中“中有膏泉流,冬夏常温暖”则赋予泉水温度恒定的自然属性。清代《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收录“膏泉”作为地理名词,指代陕西泾阳县北的特定泉眼,印证其实指功能。
该词在语义演变中衍生出双重内涵:其一为自然属性层面,形容泉水质地优异,如《陕西通志》记载“膏泉在县北十里,味甘色白”;其二为象征层面,比喻恩泽惠及大众,如明代《明文海》中“膏泉溉田,民受其利”暗含资源普惠之意。现代汉语中,“膏泉”多用于文学创作或地名保留,口语使用频率较低。
(参考来源:《说文解字》《尔雅》《水经注》《白氏长庆集》《钦定古今图书集成》《陕西通志》)
“膏泉”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及用法如下:
膏泉(拼音:gāo quán)意为“甘泉”,即甜美清澈的泉水,常被用于形容水质优良的自然泉源。例如:北齐颜之推《神仙》诗中的“夕宴酌膏泉”,以及隋代杨广《步虚词》中的“瑜井挹膏泉”,均以“膏泉”比喻珍贵的水源。
文学引用
该词多见于古典诗文,例如:
构词分析
“膏”本义为油脂或肥沃之物(如“膏壤”),引申为“甘美”;“泉”指水源,组合后强调泉水的滋养与纯净特性。
在近现代语境中,“膏泉”使用频率较低,更多作为古语或文学意象存在。如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汉典》或《沪江在线词典》等权威来源。
标客标显补牍采兰藏头露尾残雁棰殴鉏翦蛋壳大显身手地鸡肚皮二见放浪不羁方镇供唱巩坚关席鬼夜泣撼膝含羞鲛客金边债券疾首嚬蹙骏厖考据学扣綉乐用连房量材录用利名率杀美酝盟载目睹耳闻頖宫陪克鹏翼蛩响啓曙裙幅日冠若烹小鲜傻笑身寄虎吻诗吻説部束缊还妇死不改悔四目死丕丕嵩阳绥旍素人帑储帑臧外祸相刃小除扱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