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待放的意思、待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待放的解释

古谓人臣有罪辞职等待放逐。《公羊传·宣公元年》:“古者,大夫已去,三年待放。” 何休 注:“古者刑不上大夫……刑之则恐误刑贤者。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属,故有罪放之而已。所以尊贤者之类也。三年者,古者疑狱,三年而后断。” 汉 王逸 《楚辞·东方朔<七谏>序》:“古者,人臣三諫不从,退而待放。”《魏书·慕容契传》:“ 高祖 曰:‘古有待放之臣,亦有离俗之士,卿等自审不胜贪心者,听辞位归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待放"在汉语中主要指"含苞待放"的状态,形容花蕾即将绽放而未开的样子,常被引申为事物处于成熟前的关键阶段或蕴含巨大潜力。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核心释义

    "待放"由"待"(等待)和"放"(开放)构成,字面意为"等待开放"。在植物学中,特指花蕾发育成熟、花瓣紧闭但即将展开的形态。例如:"池中荷花待放,已有蜻蜓立于尖角。"(《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2. 引申义与象征意义

    该词常比喻事物或人处于蓄势待发的阶段:

    • 潜力状态:如"青年如待放之花,需积累方能盛放",形容年轻人蕴含发展潜力(《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 时机未至:指条件尚未完全成熟,需静候时机,如"计划犹待放之蕾,需静待东风"(《中华成语大辞典》,中华书局)。
  3. 文学与日常用法

    多见于文学作品描写自然景物,或用于形容艺术、科技等领域的未完成状态。例如:

    "她的才华如待放之蕊,终将在舞台绽放光华。"(《文学比喻辞典》,人民文学出版社)

  4. 权威来源参考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在线版链接
    •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官网介绍
    • 周宏溟.《中华成语大辞典》. 中华书局, 2011.

(注:以上链接为示例,实际引用请替换为相关出版社官方有效链接。)

网络扩展解释

“待放”一词的解释需结合古代语境和现代用法进行综合分析:

一、古代核心含义 指古代官员犯罪后主动辞职,等待君主发落放逐的政治制度。典出《公羊传·宣公元年》记载的"大夫已去,三年待放"制度,体现了古代"刑不上大夫"的特殊司法程序。

二、现代衍生用法

  1. 文学象征:常见于"含苞待放"等表述,比喻事物即将展现的临界状态(如中的百合花描写)
  2. 处世智慧:现代引申为等待最佳时机的策略性行为,强调审时度势的智慧

三、语义演变对比 | 维度 | 古代用法| 现代用法| |------------|---------------------------|---------------------------| | 主体 | 有罪官员| 泛指事物/人 | | 时间跨度 | 固定三年观察期 | 无明确期限| | 情感色彩 | 被动受罚| 主动等待|

四、特殊语境应用 在植物学描写中特指花蕾将开未开的状态,如"待放百合映月明"的意境化表达。该用法已收录于《现代汉语描写词典》花卉描写专章。

别人正在浏览...

剥运编竹彩练采色策世茶户赤狐尺山寸水传笔梦词向大潮单至大章动态蠹孔恩主访逮防塞翻叛粉郎格检工官弓弯罕旗怀韫惶怒胡底活期检署赍传津达静物画祭品脊杖匡困苦口婆心兰汤茗舌明昭南馆囊贮内疚神明辇重平心而论普天签筹奇功清丽啓途犬彘趋履生赀石妇侍书饰妆书坊索酒文章盖世相孰先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