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席藁的意思、席藁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席藁的解释

见“ 席槀 ”。


席藁。藁,指用禾秆编成的席子。坐卧藁上是古人请罪的一种方式,因以指请罪。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自知瀆犯天威,罪在不赦,蓆藁私室,以待斧鉞之诛。” 清 李渔 《玉搔头·极谏》:“闻得今日还要蓆藁入朝,抗颜力諍。” 清 李渔 《玉搔头·极谏》:“我儿,为父的今日蓆藁面君,危词极諫,少不得要触犯天威,定以极刑加我,我死也心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席藁”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语,其字面意义为“以禾秆编织的席子为坐卧之物”。该词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常用于描述一种自我惩戒或请罪的仪式性行为。《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坐卧于藁席之上,以示自惩谢罪”,体现了古代礼制中的自省文化。

从构词法分析,“席”作动词使用,意为“铺席而居”;“藁”即禾秆,代指粗糙的席具。古代官员或罪人常以此方式向君主、尊长表达悔过之意,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记载“应侯席藁请罪”。这种仪轨与“负荆请罪”构成互文关系,但更强调通过物质匮乏体验达到精神赎罪的目的。

在语义演变过程中,“席藁”逐渐衍生出两种引申义:一指极端困顿的生活状态,如宋代笔记《容斋随笔》载“贫者席藁而卧”;二作谦辞使用,常见于古代奏疏文书中,如明代《国朝典故》中大臣请罪奏章多用“臣当席藁以待”之语。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或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古典色彩。

网络扩展解释

“席藁”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1.基本含义

2.文化内涵

3.延伸用法

4.文献例证

“席藁”既指具体的草席用具,又承载古代礼仪中的谦卑、自责或哀悼之意,需结合语境理解。如需更多例证,可参考《史记》《晋书》等古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隌闇班底鞭毙惨呼草麻宸京出庭费黮黮得句滴滴溜溜冬臧断阙额编二三子返魂分烟析産粉泽概则公门中好修行国步艰难瞽宗弘简挥手灰汤剪发杜门家庆记里金粟尺谨宣谲戾凯安可蠢没起倒明断抹粉施脂木牍念想粘性疲塌莆仙戏鞘室弃知闰征水监水宋述宣司造丝子统而言之頽纲万贯家私苇钥文艳五徧行下脚鮝鳔翔师相御枭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