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断阙的意思、断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断阙的解释

见“ 断缺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断阙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古雅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事物的中断、缺失或残缺不完整的状态。以下从构成、本义及引申义角度详解:

一、字义分解与构词逻辑

  1. 断(斷)

    本义指截开、分开,引申为中止、隔绝。如《说文解字》:「斷,截也。」强调连续性被强行终止的状态。

  2. 阙(闕)

    原指宫门两侧的高台,后引申为缺失、空隙。如《古代汉语词典》释「阙」为「缺漏、空缺」,如「拾遗补阙」。

  3. 复合义

    二字叠加强化「中断导致的空缺」,即因断裂、中止而形成的空白或缺失部分,常见于描述文本、传承或实物的残缺。

二、具体用法与语境

三、现代使用与辨析

现代汉语中,「断阙」属书面语,多用于学术、文学语境,与「缺失」「残缺」近义,但更强调因中断造成的空白,隐含过程性(如传承断裂)。需区别于单纯表「缺少」的「欠缺」或表「不完整」的「残损」。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断」「阙」字条释义,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阙」字用例及引申义分析。
  3.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对「断」的本义训释。

网络扩展解释

“断阙”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释

“断阙”是“断缺”的异体词,指物体或文献的残缺、不完整状态。例如描述古籍、碑文等因年代久远或损坏导致的缺失部分。

二、发音与词性

三、文献用例

  1. 古籍描述:明代文徵明在《跋宋高宗〈石经〉残本》中提到“前后断缺,无书人名氏”,指古籍内容不完整。
  2. 碑文考证:清代俞樾《春在堂随笔》记载“碑额断缺,无从辨其姓氏”,形容碑文残损。
  3. 诗歌引用:宋代高似孙诗句“苔污断阙石,茶注彭亨鼎”,描绘石质文物的残缺状态。

四、相关词汇

五、使用建议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古籍研究、文物考证等专业领域。日常交流中可用“残缺”“缺失”等更通俗的词汇替代。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籍研究类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报社宝珍诐憸不景气衬手陈咸之憾宠媵出世离群聪亮大裘點鼓高粹公人鼓手行动坐卧候诊皇闼豁免权呼息急风济护锦句卷土重来炕桌苛法空印老死雷气勒铭燕然寥索落然辘轴明辙魔怔南迁二友旁祸迁绝前题麒麟函青台阙殆桑节杖三五夕商中鼪鼠射像止啼视为知己石心受听四叔剃发腿裆顽狡瀢沱伟彦为言稳平响鞭小打扮儿宵逸